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肩膀不宽不厚撑不起衣服,学会1个动作,从 [复制链接]

1#

宽厚的肩膀是力量的象征,它可以为你的外在形象加分,也可以提升你的整体运动水平,推起更重的杠铃,但相对来说,肩膀肌群是最难练出效果的,它们不仅体积小,细分度也很高,分为三角肌前束、中束、后束以及肩袖肌群等,其中,由于视觉直观感受的问题,很多人都忽略了对后束的训练,而这恰恰也是肩膀练不大的主要原因。

说起后束,多数人都想到了常见的反向飞鸟以及面拉,但问题在于,这两个动作虽然经典,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训练经验不足的小白。接下来,就介绍一种更容易被掌握的三角肌后束训练动作——变式高位下拉。

与反向飞鸟相比

反向飞鸟是最常见的三角肌后束训练动作,但大部分人都是在模仿它,并没有完全掌握它,从而出现找不到后束发力感、腰背酸痛等情况,实际上,这与反向飞鸟的动作模式有很大关系。

1.反向飞鸟以俯身为基础,这需要腰背发力来保持背部挺直,对于下背部力量比较薄弱的人来说,很容易出现腰背先支撑不住的情况,即便是采用坐姿,也需要保持脊柱的中立。

2.当手臂伸直外展时,球窝状肩关节内可供活动的空间有限,会限制肱骨在身后的运动范围,如果尽力使手臂向后,就容易出现肩胛骨后缩代替肱骨移动的情况,从而让上背部肌群参与进来。

3.采用直臂的方式会增长力臂,这虽然会给肩膀更大的压力,但也会让手臂肌群过多参与,尤其是在手臂外展时,肱三头肌的参与度更高。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训练三角肌后束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孤立训练,但反向飞鸟更偏向于复合训练,需要其他无关肌群参与,也就是说,它的动作难度更高更复杂,新手更不容易掌握。

与面拉相比

面拉一直被称为上肢的最佳训练动作,其可以有效改善上背部前后肌力不平衡的问题,也可以改善圆肩驼背的体态,因此备受推崇,但大部分人做的面拉都是不标准的,这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还会对肩膀造成一定的损害,原因如下:

1.面拉一般利用绳索以及V形握把来完成,其自由度比较高,且两侧很容易出现不同步的情况。

2.面拉的运动轨迹较为复杂,牵扯到手臂外展、后旋等一系列动作,若是控制力不佳,就容易出现代偿动作。

3.面拉对肩膀的灵活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上背部肌群的参与,孤立性不强,对三角肌后束的刺激程度有限,其动作性质更偏向于功能性训练。

变式高位下拉

高位下拉是典型的练背动作,它可以针对性的刺激背阔肌,但只要稍加改变,就可以把压力转移到三角肌后束上,并且这个动作也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1.虽然也需要背部肌群发力保持脊柱中立,但由于训练重量较小,且压力方向正好与重力方向相对,所以,无需担心腰背酸痛的情况。

2.屈臂外展的方式可以增大肱骨在身后的运动范围,避免上背部肌群的过多参与。

3.固定的直杆可以更好的保证两侧同步运动,也可以使动作轨迹相对固定。

动作步骤:

1.选择中等重量的配重,三角肌后束的力量和体积都相对较小,标准动作才能对其形成针对性的刺激,大重量只会增大代偿动作发生的概率。

2.上半身后仰,使绳索的拉力方向恰好与上半身形成90度左右的夹角。

3.双臂尽量抬高,以肘部为引导,将直杆拉向面部。

4.离心阶段缓缓使直杆下落。

常见错误

1.利用惯性

整个动作过程中,上半身的稳定非常关键,此时躯干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不参与动作,但如果上半身随着直杆前后移动时,就无法保证三角肌后束孤立发力,整个动作也成为了复合训练,并且,压力会转移到腰背上,训练者更难找到后束的发力感,也容易出现腰背疼痛的情况。

正确动作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重量,腰背发力,肩胛骨后缩,不要让器械控制躯干,而是要让躯干控制器械;此外,离心阶段与向心阶段同等重要,直杆回落时不要让配重自由落体。

2.双臂外展程度不足

相比于背阔肌来说,三角肌后束的力量不值一提,并且二者的生理位置非常接近;此外,多数人已经习惯了高位下拉时双臂紧贴躯干运动,而这两点都容易导致双臂外展程度不足,直接后果就是压力转移到背阔肌上,三角肌后束成为辅助肌群,整个动作的目的也就完全改变了。

正确动作

双臂尽可能的抬高,使大臂与躯干之间的夹角增大,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到肘部。对于初次尝试的人来说,可以选择较宽的握距,一般以1.5倍肩宽为宜,从而在客观上限制双肘内收的程度。

饱满的肩膀不但可以撑起衣服,提升外在形象,改善圆肩驼背等不良体态;还可以提高整体运动水平。但很多人的肩膀相对于其他肌群来说却是最弱小的部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三角肌后束的训练,所以,我们要均衡发展,注重每一块肌肉,只有这样,才能练出好身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