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所以又称“五十肩”,祖国医学还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其特点是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肩关节周围疼痛及关节僵直,活动受限。疼痛剧烈时,严重影响了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及生活质量,本病的发生一般与气血不足,多与风寒湿及外伤劳损有关。
临床症状:
均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局部压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严重患者可见肌肉萎缩,外展功能受限;x线检查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艾灸方法:
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艾灸取穴为肩髃、肩髎、肩贞、中平穴、阳陵泉等;用单孔灸盒配合切段艾条做温和灸,每个穴位2壮艾条,5天1个疗程,中间间隔2天,共治疗2个疗程。
针灸方法
/p>
常规消毒,选用28号2-3寸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留30mm。然后取1-2个主穴,将1段长约2cm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燃烧完后去掉灰烬,使针下有温热感(若达不到可以再放同样的艾条点燃施灸),再将针取出。肩周炎早期,以疼痛为主的患者,针灸可每日1次;后期以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3天。运动功能障碍者,可适当配合推拿手法,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典型病例
姚某,男,64岁,右肩痛已半年余。自述由夏季伏案办公,右边置电扇吹风过久而发病,连日来疼痛日渐加重,夜眠常因剧痛不能入睡,曾用耳针、理疗、服药治疗鲜效。望诊局部无红肿,肩臂肌肉稍有萎缩,按之有僵硬感,外展70度,上举不能梳头,后伸尤感困难,自己不能穿脱衣服,手臂如垂直向下,则觉胀痛重冷异常。证属风寒夹湿阻滞筋脉。肩髃、肩髎、肩贞、中平穴、阳陵泉,采用提插捻转手法,让患者上举胳膊,做外展、内收等动作,隔日一次,针灸三次疼痛减轻,针十次痊愈。
讨论
《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厖以之火灸,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振奋阳气、益气固脱、疏通经络的作用。除有针刺作用外,还可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使凝结,拘挛的经脉得以温通舒畅。由此可见,对这种以“阴寒内聚,筋脉凝滞,气血闭阻不通”为主要病机的肩痛,采用针刺与艾灸方法是比较适宜的。
肩关节周围炎多为气血虚弱、局部受寒或慢性劳损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发生轻度肿胀,甚则关节僵直,肘臂不能举动。本病多导致肩周围组织痉挛和粘连,肩关节呈不同程度僵直,引起疼痛及活动功能受限制,故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治疗根据不同阶段,解决相应问题,使经络气血通畅,“通则不痛”,肩关节活动自然恢复正常。如果是因为骨折而继发肩周炎的,须待骨折完全愈合后才能进行治疗,方法同上,并要求患者配合肩部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