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本体感觉这个词汇,在运动当中正确的运动模式及本体感觉的建立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么究竟什么是本体感觉呢?
什么是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即深感觉,是由体内肌肉收缩,刺激了本体感受器(肌梭,腱梭等)而产生的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
本体感觉的检查:
1、运动觉:检查者轻轻夹住患者的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被动移动5度左右,询问是否感觉及其移动的方向。
2、位置觉:检查者将患者肢体放成某一姿势,询问患者能否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
3、震动觉:用音叉置于患者骨骼突出部位上,请患者指出音叉有无震动和持续时间并做两侧、上下对比。(胸骨、锁骨、肩峰、鹰嘴、尺桡骨小头、髂前上棘、内外踝)
本体感觉训练的重要性:
本体感觉与浅感觉有着完全不同的传导通路,人体的平衡,协调及技巧性运动与本体感觉的正确反馈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运动是对本体感觉的一种反应。大脑顶叶、内囊病损等均可引起病变对侧肢体本体感觉障碍,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使患者对运动的速度、力量、方向不能及时感知和调整,导致患者平衡障碍、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种动作的准确完成,使患者步行时不得不注意自己的患脚,以视觉代偿来调整平衡和姿势。
本体感觉障碍严重患者甚至不敢翻身、坐、站、行走,做各关节屈伸运动时均运动到关节的终末端,患者全身紧张、肌张力高。因此,感觉障碍,尤其本体感觉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进行良肢位(抗痉挛体位)摆放,患肢负重,肌肉牵伸、叩击肌腱或肌腹、肌肉收缩抗阻,手法挤压关节,以及PNF(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训练。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肌腱、关节感受器得到更多输入信号。
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早期进行良肢位(抗痉挛体位)摆放,患肢负重,肌肉牵伸、叩击肌腱或肌腹、肌肉收缩抗阻,手法挤压关节,以及PNF(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训练。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肌腱、关节感受器得到更多输入信号。
1、良肢位摆放
2、肌肉牵拉、关节挤压、按压肌腹:运动之前可以先快而轻地牵拉肌肉,在训练患者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过程中,配合对活动关节的挤压,加强患者对患侧在每个活动角度的感觉。在给患者做肌力强化训练时,可以在按压对应的肌腹状态下进行。
3、手本体感觉训练:患者仰卧位,用手轻捏患者的手指、脚趾远端,然后有节律地做上下、左右方向运动,让患者感觉并判断。
4、肩关节本体感觉训练的自主训练方法:患者取坐位,躯干保持直立状态,患侧上肢伸直并支撑在患侧治疗床面上,患侧的手指伸直,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处于外旋位,使肩胛骨处于下压内收状态,患者保持以上姿势,然后整个躯干慢慢地平移至患侧,刺激到患者的肩关节。(以左侧偏瘫为例)。
5、患侧坐骨部位感觉加强训练:患者取坐位,躯干伸直,上肢放松,在患侧臀部下垫薄毛毯,然后引导患者重心左右偏移,让患者充分感受患侧臀部压床的感觉。
6、站立位下足底本体感觉训练:在站姿正确,不影响患侧下肢状态下,可以加上适当重量的沙袋以增强站立位足底的本体感觉。
7、视觉生物反馈训练:镜前通过视觉代偿来感知各关节所在的位置
8、放置训练:将上肢或下肢保持在一定的空间位置,反复训练,直到患者自己能完成这一动作。
9、振动治疗仪器:通过刺激本体感觉中的振动感受器来改善患者功能,许多研究表明机械振动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运动速度,改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在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和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训练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