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颈椎病全球十大顽症之一无论哪个部位 [复制链接]

1#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837457.html

受访专家:

清华大学医院骨科主任肖嵩华

副主任医师宋飞刘华玮主治医师徐凯

生命时报记者张芳

编者的话:脊椎上通大脑,下联四肢,中间管理脏腑,被称作“男人的龙脉,女人的凤骨”。但如今,它的健康状况岌岌可危,特别是颈椎病,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高居第二。颈椎病是怎样形成的,又应如何缓解?本期专家为您详细剖析。

从轻到重历经四步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多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导致,可造成牵连部位僵硬、酸痛、麻木、痉挛等不适。清华大学医院骨科主任肖嵩华解释说,颈椎病进展符合一般疾病的发展规律,大都是慢性迁延而来。按照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

颈椎病前期。早期因低头过多、运动减少引发的肌肉劳损或颈椎屈曲状态改变,虽然会造成颈部疼痛、僵硬等不适表现,但未必都能达到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肖嵩华说,如果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结构性改变,即便出现相关症状,临床也不能诊断为颈椎病,只能算颈椎病前期。

结构初变期。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多,颈椎结构也会逐渐改变,即退行性改变,如果长期使用不良姿势,会加速这一过程。当影像学检查发现椎间盘开始膨出,或出现骨质增生时,就可结合症状诊断为颈椎病。早期可进行药物、理疗或针对性锻炼等保守治疗,有助缓解病情,或使病情进入静止期,不适症状消失。

压迫加重期。随着病情进展,退行性改变开始压迫神经根等,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比如,颈椎两侧神经根受压迫,会引起上肢放射性疼痛、无力感等;压迫到保护脊髓的硬膜囊,可造成肩背部、手臂及手指的酸胀、麻木等;直接压迫到脊髓,就会出现明显的下肢症状,包括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等。也有患者下肢肌张力较高,症状一时难以觉察,须通过影像学检查予以辨别诊断。

脊髓受损期。倘若放任病情恶化,脊髓压迫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患者的血流长期受阻,就会出现部分脊髓的缺血性坏死,进而瘫痪。进展到这阶段便再无逆转恢复的可能,只有手术才能解决脊髓压迫。如果早期手术,下肢功能基本能恢复;如果拖得太久,预后就会“打折”。▲

按压迫部位来分型

脊椎附近布满了神经,椎管保护的就是脊髓,无论颈椎的哪个部位受压,都能对身体造成不可忽视的损害。清华大学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宋飞说,依据颈椎解剖特点和致病机制,可大体按照压迫部位分成4种: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

“压”神经根。神经根是周围神经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从脊椎两侧的神经根管发出,负责将大脑发出的命令传递到躯干和四肢。若其受到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就会在相应支配区表现出不同感觉、运动障碍,比如肩背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手指麻木无力等。

“压”脊髓。因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质增生或其他原因,椎管中央的脊髓受压和缺血,可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相比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范围更广、更严重。如果压迫位置在脊髓侧方,患者会出现运动障碍,如肌肉痉挛、四肢精细活动不灵活、痛温觉异常等;如果压在后方,走路会有踩棉花感,遇到台阶时易绊倒;比较少见的是压迫正好在前侧方,可导致手部严重无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

“压”交感神经。准确来说,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并非压迫引起,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骨结构不稳,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形成刺激,继而引发头晕、心慌、恶心等相应症状。临床虽然常见此类表现,但由于上述症状并不特异,有时会与脑卒中、耳石症等疾病混淆,目前诊断需要多学科综合判断。若能排除其他疾病,确定为交感型颈椎病,对症用药加上合理的颈部肌肉加强性训练,改善颈椎的曲度和稳定性,有助缓解症状。

“压”椎动脉。只有当颈椎退变十分严重时,才有可能会压迫到椎动脉,出现类似脑缺血的症状,轻的可能是旋转颈部时出现一过性黑矇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脑梗死。生活中,若出现头晕及一过性黑矇,可以首先选择神经内科就诊,以确定是否为脑血管疾病所致。

肖嵩华主任补充说,由于交感型和椎动脉型诊断容易混淆,更多时候,临床遇见的颈椎病多为单纯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混合型4类,但不管哪一种,都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以避免功能受损,影响预后。▲

重点识别两个“最”

在4种颈椎病中,有两个“最”值得注意——神经根型最常见、脊髓型最危险。清华大学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华玮说,提高警惕、早期识别这两种类型的颈椎病非常重要。

有统计发现,约60%~70%的颈椎病为神经根型。过去,骨质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其主要成因,中年后发病较多;如今,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使椎间盘突出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刘华玮说,这种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肩颈背、上肢不适,轻症期有可能被误认为是落枕,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可能贸然去做颈部按摩。如果不适症状主要由肌肉或韧带劳损造成,可适当按摩;一旦脊椎骨出现器质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等,按摩会加重病情。

“揪”出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3个步骤初步判断。1.感觉肩颈疼痛后,前后活动肩关节,看是否受限,若不受限可排除肩周炎;2.若手部出现放射性疼痛,可上举胳膊放置脑后,看症状是否缓解,如能缓解,可能为颈椎病所致;3.做压颈试验,将头向患侧后仰,若感觉疼痛加重,则可能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源于脊髓受压,就好像“主干道”被堵,造成的损伤自然更大,包括手部灵活性下降,不能做系扣子、拿筷子等精细动作;下肢力量减弱,不能走直线;胸口出现束带感等。多数情况下,脊髓型的进展缓慢,且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但也有些年轻人因突发意外造成脊髓急性受压。

结合典型表现,有助早期识别脊髓型颈椎病:首先,自觉颈椎状态一直不好;同时,看走路状态是否有变,若无法走直线说明病情已较为严重,或自测膝跳反射。自测方法为:膝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用手指叩击膝腱(膝盖下韧带),若反射强烈,应提高警惕。▲

坚持“一动作、三习惯”

在颈椎病的形成过程中,与衰老造成的自然退变相比,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更为重要。清华大学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徐凯提醒,预防颈椎病起码应坚持“一动作、三习惯”。

“一动作”:抗阻伸颈锻炼。双手交叉抱住小脑,在头部向后使劲的同时,手掌向前用劲,形成对抗的状态,每次坚持15秒,放松10秒,每组15分钟,每天3组。这种静止对抗锻炼有助于强健颈部肌肉,且不会因活动过度造成颈椎结构不稳。

“三习惯”:少低头、勿高枕、勤保暖。长时间低头是导致年轻人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减少连续伏案工作的时间,并将电脑屏幕垫高;枕头过高会影响颈椎的自然生理曲线,通常以一个拳头的高度为宜,但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应调整到自觉最舒服的枕头高度;在温度较低时做好颈部保暖,有助血液循环畅通,进而促进颈部健康。▲

来源:生命时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