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s://m.39.net/disease/a_6169037.html核心提示
11月8号是我们国家的“记者节”,在第十八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制作播出了追忆著名新闻工作者金福安的文章《人有铁肩——追忆金福安同志》。
一
大凡与福安同志谋面者,第一印象恐怕认为此是书生,面目清灌,身材中等,略显文弱。遇人说话,总是先稍露齿笑笑,声调也较平缓。
只有接触时间长了,方才会发现,福安举止谦恭,内心却很坚韧,甚至有些激烈。在当年汉口路《解放日报》,福安工作了30年,我与其在同一单位,前后有24个年头。之后,他调任《新民晚报》党委书记、总编辑,但我和福安还是在一个系统,接触仍然十分密切,有段时间,保持每天不少于一个电话,互通情况。对之之了解,不能不说较为深切。
从《解放日报》开始,福安主要在夜班编辑部工作,任编辑、要闻版责任编辑、夜编部副主任、主任、编委、总编辑助理、报社副总编辑,走的不是终南捷径,一步一步较为实在,但夜班编辑部是报纸的总装配部门,特别是负责要闻版的编辑,政治责任大,手中所握的那支红笔,虽不能说拥有杀伐之权,其权重实在不可小觑。八九十年代报纸版面有限,稿件很多,我作为采访部门的人,对这点有很深的感受。可能也不全是这个原因,那时报社的人,多数称其为“大金”。这是个很得体的称谓,既带着几分敬重,又带着几分亲近。我有点自以为是,几十年如一日,只管称之为福安兄。此种缘由,并非只是福安比我年长,而是一种感情的自然流露。青灯黄卷、岁月磨砺、众星拱月、前后簇拥以至无奈纠结,不一而足的形态下,福安所表现出的只是朴实、沉静、苦干、公道、同情。这位“书生”,不弄权、不徇私,于外从无作秀之态,于内常有自问之心。特别是对看准了的问题,关乎大局、关乎大众的事情,福安总是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大刀阔斧,勇于担当,敢作敢为。重要时刻,不惜拍案而起,力辨是非。我敬之、佩之。
有时,因为一件事情的触发,不经意间会思考,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到底从何说起为好。这让我很是想起福安兄,与其文弱身影叠加在一起的那种正义感和责任感。我想,这应当是新闻工作者价值取向的首要之义。
二
我是年10月进的《解放日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一段时间,全国上下解放思想、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舆论战役没赶上,只是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加以感受。进报社之后,平素跟一些可以深谈的同志,议论那些激荡人心的文与事,至今记忆犹新。其中就有关系福安的一段作为。
那天晚上,新华社发《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通稿,按常规,《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在一版头条通栏半版或加转版刊用即可。报社领导对此当然十分重视,而当时作为要闻版责任编辑的金福安,却提出了在那个年代看起来有点“冒”的意见。福安认为,全会公报是时代转折的里程碑,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此重要大块文章的刊发,务必突破常规,采用非常措施,引起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