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届年轻人,30岁就拥有了50岁的膝盖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30%靠手术,70%靠康复”

文/《财经》凌馨

编辑/王小

摄影/《财经》记者凌馨

新冠疫情前,14亿中国人,有4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疫情将让这个数字进一步攀升。

年6月29日,上海体育局发布《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称,每周至少保证三次半小时以上中等强度锻炼的人口,占比达45.7%,较年增加2%。

“运动不是为了减肥,是为了健康。”李好的说法,道出了八成上海“打工人”的心声。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科学锻炼。由上海市体院、体科所设计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地居民的健身素养连续三年未达60分,健身知识、技能和运动伤害防护急需指导。

“门诊患者中,四分之一是年轻人,其中一半是在运动时受的伤。”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吴鹏向《财经·大健康》表示。和字面意思不同,骨科并不只管骨头的事,韧带、肌腱包括关节等和运动有关的部位,都由骨科医生诊治。

吴鹏每年接触数以千计的运动损伤患者,膝关节受损是最常见的,其次是肩关节和踝关节。最让他觉得惋惜的是,有些人一旦受伤,就彻底放弃了相关部位的运动,“其实是完全可以恢复的”。

摄影/《财经》记者凌馨

30岁的人,50岁的膝盖

李好就是放弃膝关节运动的人之一,她说以后再也不跑步了,只做其他部位的力量训练。

年春天,李好开始跑步,每天晚上沿着固定路线跑半个小时以上。三个月,她瘦了20斤。直到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样起跑,膝盖内部却一阵刺痛,“疼得我一下子站住了,过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

李好又尝试了一次,还是疼痛难当。以后的几天,膝盖一用力就会疼,校医配了些药,让她别再跑步了。李好不死心,休息几个月后又尝试,但跑起来还是隐痛,从此彻底放弃。

“她的情况很可能是滑膜炎。”吴鹏指出,轻度滑膜炎通过休息就可恢复,但是有人休息两天又去跑,可能会发展成慢性滑膜炎,如果反复保守治疗还不好,就要做手术。

运动中出现的膝关节损伤主要有三类:滑膜炎、韧带和半月板损伤。而青壮年的滑膜炎往往与后两者受损或关节扭伤有关。

“膝盖最常见的是半月板损伤。它是股骨和胫骨中间的软骨衬垫,相当于一个缓冲垫。半月板自身没有血管,只能依靠周围的组织提供营养,一旦损伤很难修复,所以本来就会慢慢被磨损。但一般人在60岁以前还能正常使用。”医院骨科医生顾伟告诉《财经·大健康》。

韧带则可以被理解为绑在关节周围的“绳子”,它们一般位于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共施力就可以保持关节的稳定。一旦其中某条韧带受损或过于紧张,关节的位置就可能会偏移,从而加剧软骨磨损引发疼痛。

摄影/《财经》记者凌馨

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会伤到膝盖。“热身不够,没有穿戴合适的装备,或是运动中急停、急转,就可能韧带撕裂。”顾伟称,长时间、高强度、高负重的运动,也会对膝盖造成负担。

对体重较大的人来说,跑步等对膝关节要求较高的运动,尤其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很多人为了减肥,拼命地跑步和跳绳,但往往不到一个月,就会出现膝关节的疼痛。”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万军说。

王木就是这样一名患者。他30多岁,足球、网球、羽毛球个个都爱,加上跑步、爬山,每周至少运动一两回。大约三四年前,他发现每当运动后的第二天,就会膝盖不舒服,也没当回事。

医生们最怕的是,关节受损后不接受正规治疗,甚至带病运动。吴鹏以半月板撕裂为例,“原来只需要一个微创手术修复了就好,有些人一拖拖个三五年,关节软骨磨损了,就像老年人了”。

真到了这个地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膝盖已经“50岁”。吴鹏的亲友中就有这样的案例,这时候再做手术,效果也不会好,“加上年龄不大,一般也不会考虑换关节,有些人一辈子三分之二的时间在疼痛中度过”。

王木后来发展到上下楼梯觉得腿软,平地走15分钟也会不适,这才去求诊,被告知半月板损伤,同时还患上了髌骨软化症。后者膝盖软骨面损伤后导致的疾病,除了先天因素,从事爬山等运动时姿势不正确,也容易引发此病。

三分靠手术,七分靠康复

王木选择保守治疗,暂时拒绝了手术。

这倒不是钱的事,毕竟,关节手术已经纳入医保。以上海为例,韧带手术的自费金额是一万元左右,半月板则为数千元。“其实一般年轻人的康复意愿都是很强的,很少有人会因为钱的原因放弃治疗”,顾伟说道。

更多人畏惧手术。“其实没有必要。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小手术。”吴鹏介绍,一般青壮年在运动中造成的半月板或韧带损伤,都可以通过微创方式完成。

吴鹏每年仅膝盖手术就要做例以上。手术中,会打两个孔,一个放关节镜,一个放操作器械。如果是半月板撕裂了,由熟手来做手术,只要10分钟;单侧韧带手术20分钟,大多数医生最多也就一小时。而且年轻人的膝关节月板手术,成功率可以达到99%以上。

关节镜手术的伤口只有筷子粗细,年轻的病人一般术后一个月,甚至两三周伤口就愈合得很好,可康复的效果却天差地别。

手术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手术创伤恢复。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会造成关节粘连、僵硬等不良后果。《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年中国因骨科疾病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超过万名。

以膝盖部位关节镜手术为例,有人术后一个月,膝盖就能弯到90度;有的人十个月后走路还是一瘸一拐,很多日常的动作都不能做,也不敢再做任何运动了。

“30%靠手术,70%靠康复”。国家康复治疗师董月对《财经·大健康》说,虽然骨科医生在术后都会叮嘱做好康复训练,有些还会给患者图示指导,但自主练习很痛,有些人不能按要求完成标准练习动作,或者索性做的运动就是错的。

吴鹏也判断,很多患者术后觉得下肢反应不够灵敏,或是运动不太灵活,其实就是康复训练不到位。“可能手术成功了,但是肌肉力量没跟上,就会觉得走起路来没那么得劲。或者是康复训练没做好,关节有粘连,这个必须在术后尽早练习,把它拉开,时间越久越难练”。

王木就是在拖了几年后,发现日常生活已经受到影响,也不能陪孩子玩耍,才终于下定决心,选择到运动康复诊所接受系统训练。

“他有膝关节积液和疼痛,我们发现他的关节位置不对,膝关节力量低于推荐值,两侧比例不协调。髋和踝的发力姿势不正确。”董月回忆,起初,王木自信心已严重受挫,他的诉求仅是恢复正常的生活。

董月和同事们先用物理手法恢复王木松动的髌骨和肌肉张力,然后开始训练髋、踝和膝周边的肌肉力量、动作控制和平衡能力。王木现在又回到了足球场上。

康复治疗医师会给患者做评定,然后帮助执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师有专业的运动康复学科背景和从业经历,通过国家卫健委的资格认证考试。在中国,康复治疗师稀缺,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中国康复医师数为3.61万名。

在分析师的眼中,康复医疗是一个“蓝海”。毕马威的一份报告估算,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总消费约为亿元,年至年复合增长率为26.9%。

骨科医生和康复医师都认为,只要手术和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关节受损的青壮年,是可以恢复运动的,只是要循序渐进。

在美国,有骨科手术与康复治疗“一体化”的模式,即由骨科医师与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师、责任护士组成骨科康复治疗团队,共同制定与执行康复方案。

李国强指导队员训练。受访者供图

中国马拉松国家队教练李国强的组员曾出现过关节运动损伤,经历了微创手术和康复训练后,日常性的打球、跑步,都可以正常进行。

因为跑步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既要爆发力也要耐力,结合腰腹、背部的力量、上肢、下肢协调发展。至于受伤部位,可以“每天坚持拉伸一点,促进疼痛消失、伤病恢复”。李国强接受《财经·大健康》采访时称,下肢关节受伤者,在恢复期可以改做其他部分身体素质训练。根据伤势的情况,先慢走、再快走,然后慢跑、正常跑。

科学运动防损伤,千万别“玩命”

“首先要防伤,千方百计别让它伤。”李国强透露,他的受伤的那位组员,因心理、年龄原因,后来并没有恢复到过往的竞技水平。

上海体育局的调查显示,普通人在健身中欠缺的,恰恰就是如何科学运动防范伤病。

对业余运动人群,李国强有四点提示:第一,跑步前,要做热身慢跑,并做些快速的拉伸,腰、肩、腿都需要;第二,运动完也要通过慢跑和拉伸做好休整活动,条件允许可以做些冰敷,促使肌肉恢复;第三,装备很重要,尤其是鞋,要柔软、厚薄均匀;第四,运动场地首选跑道、草地,很硬的路面尽量避免。

“跑道比较硬,穿的鞋就要厚一点,脚跟过渡到着地瞬间要圆滑一点。否则每次支撑的作用力就会传递到关节、韧带或半月板。”李国强着重提醒,凡是碰到下坡,因为前支撑力较大,跑者很容易受伤,这时就要慢一点、步幅小一点,才能避免冲击力对膝关节的作用。

不少业余跑者膝关节出现问题,原因就是步幅过大。李国强认为,业余跑者步长80厘米-90厘米就可以。

经常去给业余跑团担任指导的李国强发现,普通人在运动中,至少存在两大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像李好那样,重复同样距离、同样速度的跑步,“实际上人的心肺功能得到锻炼后,如果总是保持同样强度,锻炼的作用会比较小”。

另一个误区是,有些初学者总是想跟上跑得快的人,有时心率会达到每分钟次—次;还有些人会突然加大运动量,自身素质跟不上,对身体都未必有好处。

拉伸是防范伤病的必要环节。受访者供图

对于初学者,李国强的建议是,从2公里至4公里开始,强度不要太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次—次,在这个配速下,先适应。之后再进行心率不要超过每分钟次的训练。“运动不要太累,出一点汗,起到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身体的作用,这是比较好的”。

近年来,偶有在跑步过程中猝死者见诸媒体。李国强的看法是,跑步并非危险性很大的运动,但有些人可能患有心脏病、血压高而不自知,他们若盲目加大运动量,就有发病风险。即使是普通人,也可能导致伤病。

据国际体育组织统计,平均每5万名马拉松长跑者中会有1人死于心脏病突发。新华网报道,医院陆一鸣教授的统计,在中国每8万名跑友中就有1人会发生心脏骤停。

“宁可慢一点。”李国强再三说要把跑的距离放在首位,“想2公里跑得快一点,至少要有6六公里的慢跑做基础。跑得长,对心肺功能是有好处的”。

(文中李好、王木为化名)

文章来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