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重塑一百讲
39.中国功夫
功夫是由李小龙传播出去的,是外语不能翻译过来的中文之一,只能够音译。其他的还有道、气、太极等等,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所完全不重叠的方面。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一种身心运动。
最早的功夫起源于技击,都是持械伤人的技能。战国时期那些诸子百家的学者们动不动就血溅五步,以命相逼,也都有练习技击。两千多年前的学者们都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去努力锻炼身体。儒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骑射和驾车都对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学和搞学问的人有时不是脑子不够用,而是身体不好导致没办法继续研究了。这种观念的退步真的是退到姥姥家了。
但是那时候的功夫还是以兵器为主,毕竟有兵器谁和你空手打啊。但慢慢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开始对民间的兵器管控越来越严了。毕竟侠以武犯禁嘛。
说到功夫有绝对逃不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葛洪。《抱扑子》的作者,我知道的最早有系统的介绍导引术的就是他了。后面才是五禽戏、八段锦、八部金刚功之类的养生气功。武术里面有一句话很有名“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个功就是桩功。而桩功其实就源于导引。
说的玄幻一点就是增进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协调,或者说频率共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是古中华文化的真正追求。天人交感在现在来看似乎很不可思议,但是在古代这是一个常态,毕竟古人和自然的距离比我们近得多。对大自然的变化自然也就敏感很多,就像我们冬天要加衣夏天要少穿一点一样,古人对于自然的变化和对自己的影响还要更敏感。所以才有24节气的出现,和各种各样的应季的食物吃法出现。比如春天吃韭菜,夏天消暑,秋天贴膘,冬天进补。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的生活智慧,可惜渐渐都失传了而且我们对自然的感应也越来越差了。
作为一个男性我从小就对武术功夫很有兴趣,可惜家里并没有让我去学习武术。于是就只能在金庸、古龙、梁羽生、*易的笔下过过大侠的瘾头。慢慢资讯越来越发达了,我开始了解到杨露禅、杜心武、李景林、孙露堂这些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大侠们。直到看了孙露堂的《拳意真述》才开始真的去了解我们的武术,看着书去学着站桩站三体式,练陈氏太极拳,跟着视频去练孟村八极拳等等。这时候才对武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但是还是不得其法。毕竟这些技艺都是真传一句话,没有那师傅的引导自己再怎么练也很难入门,不过师傅领进门了修行靠个人。后来恰逢武术打假热潮,看了很多的打假的视频,太极宗师雷雷,里合腿,闫芳等等。现在短视频时代依旧有很多假大师,腾飞等等,慢慢也就觉得传统武术不能打。回头看看就知道了,最早的武术都是器械,练的那些徒手功夫还真的就是为了导引强身健体。现在那些武器都是管制刀具了,后期那些拳法腿法是在没有武器怎么办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自卫方式,以及两个人在规则下的比试。李连杰在霍元甲里面说的很在理,比武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而不是谁更能打,要论打谁又打得过导弹呢。
在我长期坚持去练习武术的各种动作之后发现,里面有很多有益的动作和方法来弥补我在日常其他训练上的不足。比如通背拳的基本功对肩关节的灵活性和核心发力传导到手上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远比单纯的功能性训练和肩的力量的训练有用。武术的五种基本步法对深蹲的稳定性和最大重量也有加强。练了张志顺道长的八部金刚功,整个人从内脏到外部的感知强化是巨大的。我目前只涉猎了这些,但是可以说带给我的进步比单纯的去锻炼肌肉和功能要强的多。所以武术在我看来和健身功能性训练不同,是一套比我上两讲中的身心训练更广更深的一套身心运动。更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锻炼身体那么简单。
古人无论什么行业教徒弟首重德行,现在已经没有了。德行似乎不是一个筛选条件了,而且德行是可以修的。练武首修武德,你身体练的再好,天下无敌没有武德的话,也没有人会服你。德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尊重,尊重自己的辛苦和功夫,尊重别人的存在。眼里要能看到别人去尊重他,而不是看到别人身上有自已需要的东西去想办法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