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峥嵘图片设计:王羽峤)
技术动作的分析和应用
一、握拍
人体使用的器械,都是根据人的生理特点来设计的,羽毛球拍的构造第一章已介绍,是根据人体生理特征、杠杆原理及羽毛球击球的全方位性特点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手的抓握作用,发挥杠杆原理,达到灵活控制球拍(器械)的目的。所以,握拍的最佳状态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自然握拍”。
(一)自然握拍
抓握动作是人体常用的动作,人手抓握物品有两个特点,一是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相向收缩完成抓握动作;二是在所有抓握动作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大拇指和食指,这两个手指灵活性最高、力度最大,抓握的角度、力度等都主要靠这两个手指控制。羽毛球拍柄是根据人体生理特征设计,所以,握拍也是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相向发力,在保持握拍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发挥速度杠杆作用,给大拇指和食指保留发力空间,像拿笔一样,支点在虎口处、力点在手指、阻力点在笔尖,手指握太紧就失去了灵活性,放松写字更流畅。同时,根据力臂越长越省力的特点,调整握拍位置,如后场球和网前离身体远的挑球等,为了更省力,握拍靠拍柄后端;抽挡和网前离身体近的球,握拍靠拍柄前端。握拍“活”是灵魂,自然握拍更体现握拍的灵活性和发力的科学性。
(一)技术要点
重点在手指。一是大拇指负责一面宽边;食指和相关的三个手指负责另一宽边,符合手的生理结构;二是拇指和食指是发力、控制球拍的关键。握拍的“力点”在手指,手指放松,利于发挥杠杆作用,通过手指的调整、发力,控制挥拍速率、拍头角度和击球角度;感受放松、发力和制动产生的加速度,从而掌握灵活握拍、发力、控拍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握拍关键是发挥手指的灵活性,太紧就限制了手指的发力和拍面调整的灵活度,羽毛球每次击球拍面角度都不同,必须保持手指的灵活性才能随时调整。传统握拍教法,以虎口位来确定正手握拍位置,以拇指位确定反手握拍位置,容易造成握拍太紧的现象。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好握拍后再学高球技术,很长时间还掌握不了正面击球,高球切拍动作成为常见又难改的技术问题。实际上,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都是在击球过程中的形式之一,我们发现,正手很多球在击球过程中已改变了原来的握拍形式,正手扑球甚至还会有握苍蝇拍的形式,反手也不一定有固定位;同时,握拍我们还会根据需求调整上、下位置。
在采用自然握拍法教学的情况下,不仅能发挥人的本能迅速掌握握拍、控拍能力,还能提高掌握其他技术的效率,有效缩短了羽毛球技能学习时间。
(四)握拍控拍练习
1、正反控拍练习。自然握拍后,食指、拇指控制球拍左右挥动,体会正、反手挥拍练习,通过拇指和食指为主的手指发力,控制球拍,体会手指的发力和制动,实现正反发力灵活转换;通过上、下调整握拍,体会支点、力点改变后,挥拍速率的变化。
2、平面控拍练习。以身体前后为平面分隔,在球拍可及的圆形平面不同角度挥拍,更灵活掌握各部位的发力。
3、正反控球练习。就是常说的颠球练习,但要正、反手同时进行,能更好地体会手指的转换及球拍控制球的能力。
4、对墙击球练习。这个也是常用的练习方法,先要掌握控球能力,再逐渐加大力度,是练习正、反手灵活转换、增强小臂肌肉和握力的有效手段。
5、双人对练。单人练习有一定基础后,通过双人正、反控球对练,能提高对球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和击球的控制力。
(五)常见问题
握拍动作掌握慢、正反手转换慢,手指难发力,动作应用能力差。究其原因,就是握拍不“活”,手指,尤其是拇指和食指的灵活性不足。在羽毛球握拍动作中,手指不仅是起到抓握稳定的作用,更要起到发力和控制球拍角度的作用。生活中常见的侧重于稳定的抓握动作有抓单杠、哑铃等动作,抓握部分为圆形,方便握紧;侧重于发力和控制的有笔、刀、抢等器械,这些器械往往根据手的发力特点设计成不同形状,体现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结合,发挥手和器械间的杠杆作用,握器械的目的是用好器械。羽毛球技术球拍角度变化大、动作变化多,自然握拍,才能充分发挥手的灵活性,使球拍成为手的延申部分,达到“活”用球拍的目的。
关键词:“活”。
二、发球
发球是羽毛球运动的开始,有:发高远球、平高球、平快球、网前球、追身球等。所有运动都体现了“力”,所以,在分析技术动作时,如何合理发力?重点要从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分析。
(一)发球技术及应用
1、侧身站位。发球属于摆动的曲线运动,侧身站位是发球的准备环节,有利于身体发挥转动惯量的作用。也给球拍从后向前摆动保留一定的空间(力的方向)。
2、持球抛球。持球抛球在发球技术中很重要,根据规则9.1.5,发球员的球拍,应先击中球托及发球员的球拍击中球的瞬间,整个球应低于距场地地面高度1.15米的规定,对抛球区域就有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发球也是在羽毛球运动中唯一可以自己控制击球位置的技术,这一特点也赋予发球员一定的自由空间。持球抛球建议:根据合力原理选择持球抛球位置,具体要分析击球的方向、角度、力度,也要考虑球与身体的距离、球与地面的距离、球与球拍拍面的相对距离和角度,并保持持球和抛球的稳定性。如发高远球,摆动半径大,抛球要尽量保持球托的稳定性,在离身体稍远的侧前方(球拍摆动质点)抛球,且使球稍低于1.15米击出,力度大。反手发网球球,摆动半径小,稳定性要求高,持球抛球可以稍靠近身体,并调整好球托和拍面击球角度。(力的作用点)
3、转身带动手臂摆动发力。大力发球的动力主要来自转动惯量,质点在躯干和肩关节。如发高远球,转身动作是绕垂直轴的运动,带动手臂绕关节轴摆动发力,旋转和摆动都能产生转动惯量。手臂的摆动是旋转和屈伸协调发力,只有动作各环节协调发力,才能有效动用更多的主动肌参与运动,实现动力链动量传递。发网前球力量小、稳定性要求高,质心在肘关节,动作幅度小、摆动半径小,是绕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的运动。(力的大小)
4、调整拍面击球。根据来球位置和击球需要,在自然握拍基础上,手指调整拍面,使拍面与球托接触瞬间,合力方向符合落点需求,并加速发力和制动,实现动量的传递。击球瞬间,拇指和食指的发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关键,拍面击球角度、击球速度和飞行线路的控制主要也是拇指和食指的配合发力完成。(力的作用点)
本文根据发球类型介绍正手发高远球、反手发网前球。
(二)发高远球
1、发高远球特点分析。发高远球多用于单打,飞行幅度高,且以球到底线位置向前的冲量接近0为佳,一是球在缺乏向前冲量的情况下,对手击球时合力减小,难借力;二是底线是对方进攻距离最远区域,进攻难度最大区域,可以有效减小对手进攻威胁。我们可以按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个阶段是球向上飞行阶段,第二阶段是球下落阶段。根据合力原则,发高远球,主要由向上和向前的合力组成。
2、技术要点。①准备:侧身站位,持球手在前,持拍手在后,为身体带动手臂和球拍摆动保留一定的空间;②摆动发力:转身、同时带动持拍手的肩、臂从后向前摆动,(转身动作是绕垂直轴的运动,手臂摆动以肩为轴),通过转身和手臂摆动产生转动惯量,持球手在身体侧前方抛球后,随身体旋转向后与持拍手做相向运动。摆动动作重点是旋转发力,躯干、肩、臂摆动按照关节活动顺序原理依次发力、制动,保持动力链的连贯性,手臂绕肩、肘、腕关节内旋和屈伸协调发力。③击球:手指发力控制拍头角度、加快挥拍速率、调整拍面击球并及时制动。
发高远球,球托的稳定性是前提,抛球位置影响击球质量(合适位置是击球瞬间稍低于1.15米,且在摆动的质点位置);侧身、转体、摆臂挥拍,是技术动作动量产生和动量矩传递重要环节,同时循序关节活动顺序原理;手指发力,重点是掌握球拍发力四要素(球拍摆动线路、球拍摆动速率、拍头击球角度、拍面击球角度),才能控制击球的飞行方向、速度和幅度。
3、发高远球练习。①徒手挥拍练习。②定点发球练习,在左右场区向4号位、3号位练习发球;定区域发球成功率练习等。③发接发练习。④实战练习,在训练中观察对手站位和技术特点,择点发球。
4、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球的飞行幅度不高、不远、落点不准、力度控制不好。一是球拍摆动线路问题。摆动线路离身体太近,出现击打自己小腿,或收拍时击到头部的问题。原因:①担心击球不准,抛球离身体太近,造成摆动动作不充分;②忽略了身体的旋转动作,只注重手臂的摆动和屈伸动作,躯干的转动惯量没充分发挥。改进建议:首先注意调整好抛球位置,并重视身体转动惯量在发高远球的作用,身体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球拍摆动线路离身体有一定距离。更有利于发挥躯干和肩部肌群的作用,增加转动惯量。二是拍头击球角度问题。拍头击球角度小,向前摆动多,球飞行幅度低,容易出界;拍头击球角度太大,向上摆动多、球飞行幅度高,落点不远。改进建议:用合力原理,分析、调整拍头角度,使球拍在击球瞬间向前上方击球。三是拍面角度问题。发高远球主要是发3、4号区的球,拍面角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边线出界和中线错区球,手指灵活度和控制力,是影响拍面角度的主要原因。改进建议:保持手指的灵活度,尤其是拇指和食指,才能根据击球位置和落点调整拍面,提高落点的精准度。
关键词:抛球位置、摆动、旋转、手指发力。
(三)发网前球
发网前球是争取发球抢功的技术。为了限制接发球员上手球的进攻,往往采用发网前球的方式,尤其是双打,后接发球线前置,缩短了接发球员的移动范围,进一步强化了接发球的主动性,发球员往往通过发网前球来争取主动。
1、发网前球技术分析。根据规则9.1.8:发出的球应向上飞行过网,如果未被拦截,球应落在规定的接发球区域内(即落在届线上或界线内)。我们可以将发网前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球过网前,向前向上;第二阶段:球过网后,向前向下,并落在接发球区域内。过网前,球飞行距离短、速度快,可以缩短接发球员的反应时间;过网后,球向下飞行、落点在发球线上或离发球线近,能迫使发球员低点击球。高质量的发网前球:一是击球稳定性好。如准备时,将拍面正对球托,或稍向上倾斜,减少了球与球拍的空间距离,击球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二是摆动线路控制好。发网前球,因球的飞行幅度小,距离近,摆动线路与高远球有很大区别。通过减小摆动幅度,缩短作用时间,控制摆动线路,可以减小球的飞行幅度和距离。三是拍面击球角度调整好。发网球球,拍面击球角度对击球质量影响很大。角度偏上,球过网向上飞行,给对方进攻机会;角度偏低,下网球多;角度偏左或偏右容易出界或处于接球员进攻位。只有保持手指的灵活度,才能根据落点需要,合理调整拍面击球。
2、技术要点。(以反手发网前球为例):一是准备。侧身、两脚前后站位;一手持球,一手持拍在身体前准备,拍头向侧下方,拍面正对球托,或稍向上倾斜,并避免触及球拍“违例”(规则13.3.9:触及运动员球拍,而未飞向对方场区)。二是摆动。以肘关节为轴,持拍手臂从后向前摆动(质心在肘部)。三是击球。摆动到接近球的位置,抛球同时,手指稳定拍面击球。发网前球,力度不大,稳定性要求高,质心前移到肘部,力矩短,抛球和击球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击球稳定性;击球质量取决于动作的摆动幅度、速度;手指的发力、控制;拍面与球托接触的角度和稳定性等。同时注意遵守规则对发球员的规定,避免犯规和违例动作。
3、发网前球练习。一是定点发球练习。左右场区1号位、2号位、5号位发球练习;定区域发球成功率练习等。二是发、接发球练习,通过观察对手站位和技术特点,择点发球,同时调整接发球方对发球方造成的压力。三是发接发前三拍练习,在发接发练习的基础上加上前三拍,培养发球与第三拍的连接性,提高发球后的预判能力,培养发球抢攻意识。
4、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一是技术造成击球质量问题。发球力度、幅度、速度和角度控制不好,稳定性不足。高质量的发网前球既要求球头过网就向下,又必须越过网前发球线。拍面太向上,球头过网容易向上,给对方进攻机会;拍面太平,容易下网;球拍摆动幅度大、速率太快,容易造成球飞行距离过远,摆动动作速率慢,力度不足,也容易下网或短球。改进建议:分析动作合力方向,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手指对球拍的控制能力,不断调整拍头、拍面和挥拍速率,提高发网前球的质量和稳定性。二是规则掌握和利用问题。加强对竞赛规则的理解,在练习中不仅要避免违规和违例动作,同时要合理利用规则,不断优化技术动作。如发网前球,准备时,球与拍面离太远;击球时,拍头太低、击球点太低等,也影响发球质量。应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调整好摆动线路和速率、拍头击球角度、拍面击球角度,使技术动作在规则范围内得到优化。
三、接发球
根据羽毛球规则9对合法发球有很多规定,使接发球员有较大的主动性。尤其是在区域和击球空间方面优势明显:一是区域优势。羽毛球场地面积81.74㎡,单打接球区面积12.㎡,双打接球面积12.㎡,接球区面积仅占全场面积的15%多一点。接发区域面积小,为接球方提供了抢攻的机会。二是空间优势。规则9.1.5:发球员的球拍,应先击中球托及发球员的球拍击中球的瞬间,整个球应低于距场地地面高度1.15米的规定;规则9.1.8:发出的球应向上飞行过网,如果未被拦截,球应落在规定的接发球区域内(即落在界线上或界线内)。规则对发球员击球高度进行限制,接发球员拥有空间优势,利于抢高点击球。弱势:击球权在发球方,发球开始,发球员才能起动击球,属于被动方。
(一)接发球技术分析
1、侧身站位,手臂上举准备。接发球区域是长方形区域,起动方向重点是前、后场。脚步采取前、后兼顾两侧站位,并保持静态平衡,避免脚移动“犯规”。上肢根据平衡杠杆原理,双臂上举,有利于抢高点、前点击球。
此外,从接发球开始,持拍准备有一个迎球准备动作,使球和球拍互为参照物,有利于提高击球的准确性。例如,接网前球,球拍向前迎球准备;接后场球,球拍上举准备。
1、判断起动。接发球员是根据对方发球动作和预判落点起动,所以,接发球的起动是受限性起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对提高接发球员的判断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判断方位后,脚步蹬地同时迅速控制重心,充分发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提高起动速度和移动初速度。
2、抢“第一击球点”。羽毛球发球是在1.15米以下,向上飞行,规则还对发球区域、动作连贯性等都有限制,球过网瞬间飞行轨迹是先向上,后向下。球过网后,向上飞行阶段的球可以选择进攻、向下飞行阶段的球相对属于防守。接发球争夺主动进攻点,就是抢“第一击球点”,即:抢前点(初过网的球)和抢高点(高过网)的球。抢“第一击球点”击球,能加快本方进攻速度,提高移动步法效率,缩短对方反应时间,增加对方接球难度。
4、调整拍面击球。接发球拍面是随时需要调整的。①来球位置不同拍面选择不同。来球点高,击球拍面可以朝下,组织进攻;点低,击球拍面就只能选择斜向上的方向击球;②击球方向不同拍面选择不同。从大的方向,可以分为进攻拍面朝下,防守拍面朝上,从小的细节,需要根据击球的角度、幅度等进行调整。低于球网的球,通过搓球、勾球、推球、抽球等拍面的调整,可以实现以守为攻。
(二)接发球练习
1、定点接发球练习。发球员定点发球,接发球员抢高点多角度回击,尽量加快起动和击球动作速度,争取“第一击球点”击球。
2、多点接发球练习。发球员发任意一点的球(1-5号位),接发球员练习预判能力、加快起动和击球动作速度,争取“第一击球点”击球。
3、双打发、接发抢攻练习。发、接发抢攻,抢的是什么?发球员:利用发球权,争取发球过网后向下飞行;并采取控制发球线路、幅度、速度、时间方式来抢攻。接发球员:根据来球,抢“第一击球点”击球,并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击球线路、幅度、速度等变化,有针对性对对方弱点、空档进行回击。在隔网运动项目中,抢点在一定程度上比发力更重要!例如排球的拦网、羽毛球的拦网和拦吊,上手搓球、放网等都是抢第一击球点,以不发力、甚至卸力的方式,同样给对方造成很大威胁。所以,发、接发抢攻,抢的就是“第一击球点”,抢进攻的时机。
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
1、击球点低。此问题虽有发球员发球质量高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接球员起动慢、举拍低,习惯性低点击球造成,容易失去最佳进攻时机。改进建议:提高对球的预判能力和脚步起动能力,举拍准备,便于高点、前点击球。
2、击球线路少。羽毛球击球,理论上是一点向多点的击球,线路变化多,给对方造成的威胁大。但有些运动员接发球线路少,容易被对方抓球突击。造成接球线路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击球点靠近身体,摆动线路和拍面变化受到一定限制,影响击球角度;二是握拍不“活”,拍面不能及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造成击球线路单一。改进建议:通过身体和脚步动作调整击球点和身体位置,保持动作发力空间、提高握拍的灵活度,让手指在击球动作中能灵活转动和发力。
3、脚移动。准备时,注意核心肌群维护重心的稳定,并在脚步站位时,通过调整稳定角,保持一定的稳定系数。此外,通过多种练习提高对来球的判断力。
关键词:抢“第一击球点”击球。
四、网前球
(一)网前球技术分析
离网近的球为网前球。网前球技术有扑球、放网、推球、搓球、勾球、挑球、封网等。有进攻型技术也有防守型技术,技术动作摆动幅度较小,以手臂发力为主。
羽毛球是隔网运动,比赛双方以网为界进行角逐,特点:①击球点离网近。对方来球飞行距离短,击球点离网近,快速回击,能够缩短对手反应时间,争取主动。②击球角度大。网前球落点可以到全场任一点,击球角度大,对方防守面积广。③力度需求小。近网球有距离和角度优势,力度需求上相对较小,所以网前球有“四两拨千斤”的美誉。也是每位运动员争取主动和防守反击的重要技术。
网前技术我们可以从躯干、上肢、下肢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1、躯干动作。离网近的球,力度需求小,躯干核心肌群主要是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如制动和回动时,躯干配合四肢扭动和相向运动调整重心。仅扑球和封网的跳步,躯干带动四肢摆动发力。
2、上肢动作(手法)。网前技术的细腻关键体现在上肢动作上。上肢动作就是鞭打动作,遵循关节活动顺序原理原理,参与动作的各关节是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球拍,依次发力、制动。
①力臂调整。鞭打动作力臂有长短之分,力臂长,可增加力的作用距离和时间。如网前挑球、扑球、封网动作,力臂长(从肩关节到击球点距离),力的作用距离和时间长,击球力度大;勾球、放网等,力臂短(从肘关节到击球点距离),力的作用距离和时间短,击球力度小。
②摆动线路。网前球摆动线路有两种:一是从后向前为主的摆动线路。如远网的挑球、推球、扑球、放网等;二是以左右摆动为主的线路。如贴网的收搓、展搓和勾球等。摆动的距离根据击球力度适当调整,助摆动作大,摆动距离和时间长,力度大;反之力度小。此外,贴网的扑球、抹球等为了不触网,向前摆动击球瞬间改变球拍摆动方向,向侧面收拍摆动。
③拍头速度(线速度)。拍头速度(线速度)是拍头在任一点对动作的质心做圆周运动时的速度,网前球的力度变化大,挑球、扑球、封网等,力度大,线速度快;搓球、放网力度小,线速度也慢,球易贴网。拍头速度的控制是动作各环节依次发力、制动实现的。发力和制动同样重要,要避免注重发力,忽略制动的思想,制动动作是动力链传递的重要环节,也是击球瞬间速度和力度控制的关键。
④拍面击球角度。网前球拍面击球角度变化大,推球和勾球之间,最大拍面击球角度可以等于、或大于90°;摆动结合拍面旋转发力,可以在不延长力的作用距离和时间的情况下,增加动量。挑球、扑球拍面角度差别也很大,挑球拍面向上,扑球拍面向下。击球时,拍面可选角度越大,拍面越“活”,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越高。
3、下肢动作(网前步法):网前球过网距离短,从抢“第一击球点”击球的需要,步法要体现一个“快”字。在第二章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步法,蹬伸动作可以提高网前起动、移动步的效率,有利于抢“第一击球点”击球。同时,加强制动步和回动步的连贯性,巧妙运用落地缓冲动作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能有效提高网前制动和回动步的动力利用率。此外,击球后,下一个球向身体后方移动的可能性大,是人体运动能力的弱项(背向移动慢),所以,网前球的回动采用重心均衡的侧身并步,便于在回动时随时转向起动。
(二)放网、搓球、勾球技术要点
放网、搓球、勾球属于摆动幅度小的技术。
1、准备。快速起动、移动,举拍迎球准备,争取抢“第一击球点”击球。
2、摆动。放网、勾球以肘部为质心(轴心),小臂带动手指(尤其是拇指和食指)从后向前摆动或左右摆动;搓球以腕部为质心(轴心),向前或左右小幅摆动。
3、击球。手指调整拍面和拍头角度,控制球的飞行线路和力度,并利用摩擦力原理减少球的冲量。如搓球,通过增加球拍与球托的摩擦,使球产生旋转,减少向前的力,球更贴网。
(三)挑球、推球、扑球技术要点
挑球、推球、扑球属于摆动幅度大的技术。
准备。快速起动、移动,举拍迎球准备。争取抢“第一击球点”击球。
1、摆动。挑球、扑球以肩关节为质心(轴心),带动大臂、小臂、手指和球拍,沿着击球线路,摆动发力、制动;推球以肘关节为质心(轴心),带动小臂、手指和球拍,沿着击球线路,摆动发力、制动。摆动动作要充分发挥旋转和屈伸的协调发力作用,提高动作协调性,并及时制动,通过动量矩的传递,加快摆动速率。
3、击球。手指发力,加速拍头摆动和制动,并及时调整拍头角度和拍面角度,控制球的飞行速度和落点。
(四)网前球练习
一是挥拍练习。通过正、反手各种技术动作挥拍练习,感受手指控制球拍的灵活性;二是两人对练(近网球)。该方法重点是提高球性的掌握,尤其是可以提高手指发力和手腕枢纽的灵活性。通过对练,体会击球点与身体的位置调整,体会手指的控拍能力,体会球拍接触球的角度、力度的变化对球飞行线路、幅度、质量的影响。三是多球练习。多球练习有定点多球练习和多点多球练习,定点多球练习:是提高击球前动作一致性,提高手腕、手指灵活性的有效手段,通过一点向多点击球练习,灵活控制球的角度、幅度和力度。多点多球练习:是提高网前球判断能力、步法移动速度、手法应变和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高网前球的综合处理能力。三是综合球路练习(如杀、吊上网、发接发等综合技术练习等),通过综合球路练习,着重在网球技术“快、狠、准、活”上不断提升,形成自己的特色网前技术。
(五)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
推球、扑球、挑球球速不快。一是摆动动作幅度小、速率慢;二是拍面不正,动力利用率不高。改进建议:通过手臂的旋转、摆动,增加转动惯量,加快拍头摆动速率,并发挥手指灵活性,调整拍面击球角度,提高动力利用率。勾球、搓球不贴网。向前的力大,或摩擦力不足的球都不容易贴网。改进建议:勾球、搓球应明确球的飞行方向,向两侧方向摆动;勾球动作在摆动幅度小的情况下,要通过拍面旋转,增加转动惯量,使球保持一定速度向侧面(贴网)飞行。搓球拍面较平,主要是拍头向侧面摆动,与球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增加球向侧面的旋转,减少向前的冲量。
五、后场球
(一)后场球技术分析
羽毛球后场技术有高球、吊球、杀球、抽球等,且分进攻型和防守型技术两类,是羽毛球运动摆动幅度最大的技术,很多动作需要躯干和四肢协调参与运动,体现发力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后场技术的侧身、转体、挥臂与标枪、排球扣杀、篮球扣篮、扔手榴弹一样,是需要全身参与的运动。躯干运动方式以扭转(旋转)和摆动为主;下肢以蹬伸、摆动为主;上肢以摆动完成鞭打动作。先是侧身准备,让身体有发力空间。整体动作分动量产生、动量矩传递和动能增强三阶段:动量产生阶段:侧身、后仰、起跳、转身,充分拉长肌肉,延长肌肉作用时间和距离,产生动量。动量矩传递阶段:后场动作是躯干带动四肢摆动发力,各环节依次发力、制动的传递过程。动作连贯性好,动量矩的传递才能较好实现;动能增强阶段:小臂和手指肌肉收缩,以腕关节和指关节为轴,加速发力和制动,增加击球瞬间动能。各阶段虽然任务不同,但连贯性好,动作的动力利用率才高。
(二)高球
在羽毛球技术中既属于进攻型技术也属于过渡和防守型技术。它分为高远球、平高球两种,高远球的飞行幅度高,球速较慢,适合过渡和防守时使用,可将对方调动到底线、达到破坏对方进攻节奏、为自己争取回位时间的目的。平高球幅度低、速度快,适合进攻时使用,它可直接造成对方被动击球,在减少对方进攻威胁的同时,为自己下一回合的主动创造机会。在击高远球和平高球的动作中,又分为正手主动高球、正手被动高球和头顶高球。
1、高球技术分析。一是正手主动高球。即离身体垂直轴近的高点击球。有单脚起跳、双脚起跳和站姿击球三种,动作是身体旋转、摆动,带动腿部和手臂、手指、球拍,依次摆动发力、制动击球;二是正手被动高球。偏离垂直轴的击球,例如接平高球,难抢到最高击球点,为争取主动,采用双脚起跳击球;也可采用跨步击球。这两种形式身体垂直方向动量减少,击球更依赖肩部、小臂和手指的发力。双脚起跳动作在中场突击中常用,速度快,便于抢点;跨步击球动作多用于被动击球,利于重心的稳定。三是头顶高球。也是被动、偏离垂直轴的击球,脚步向非持拍方向,侧向移动,多采用单脚起跳,利于重心转移和回动。上肢的摆动动作与正手位动作一样。头顶球侧向移动很重要,可以减少身体后仰角度,保护脊柱;并可加快身体转动和收腹,有利于重心转移和快速回动。四是反手高球(此处不详述)。
2、动作教学分析(以正手主动高球为例)
①准备(侧身举拍)。脚步移动到位,争取最佳击球点(球在身体前,可抢高点、前点击球),侧身举拍迎球准备,预留发力空间(侧身有利于髋、膝、肩部肌肉协同发力;迎球有利于提高击球的准确性,也减少不同场地空间适应时间)。
②起跳转身带动四肢摆动(动量的产生和传递阶段)。起跳转身、摆腿、挥臂(核心肌群产生动量,并带动四肢肌群依次发力、制动,充分发挥躯体旋转和屈伸的协调作用,增加核心肌群的转动惯量、加快腿部和手臂摆动、制动速度,用最快的摆动速率、最小的动作幅度,完成动量矩的传递。
③小臂手指加速发力、制动。小臂旋转、手指肌群收缩发力、制动,通过动作的连贯,既实现动量矩的有效传递,又增加了击球点瞬间的动能。此外,在发力、制动的同时还要调整好拍面击球的角度,形成合力,控制击球落点。
以上三步骤构成后场动作的“动力链”,将脚步移动和侧身举拍作为第一链条,是因为通过移动已产生一定的动量,并通过动力链传递,将动量转移到下一环节;将动量的产生和传递阶段融合在一起,更强调了动作连贯在动量矩传递中的重要性;最后是力的作用点,无论用多大力,或摆动的速度有多快,在力的作用点上,不是合力最佳点,就会损失部分动能,影响击球质量。如切拍击高球、或拍头摆动没有加速度等,都影响击球质量。
头顶高3、教学误区。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将动作分为四阶段:侧身举拍、转身抬肘、摆臂挥拍、手腕发力。实践发现转身抬肘动作和手腕发力动作是传统教学误区。
①抬肘动作:为了提高击球点的高度,分解教学时,常将抬肘动作作为重点,而抬肘动作改变了质心位置、调整了力臂长度,缩短了力的作用时间,容易造成击球力度不足。高球动作是以躯体为质心(轴心),在垂直轴上的运动,整体动作的力臂是从躯干到击球点,力臂长;动力链是在核心肌群带动下,上、下肢肌群依次发力、制动,肘部只是动力链的中间环节;抬肘动作,质心(轴心)在肘部,力臂是从肘关节到击球点,力臂短,核心肌群、腿部、肩部大肌群的作用难以发挥,容易造成击球点低、发力不充分,动力利用率低,击球缺乏速度,力度不足的情况。
那么,高水平运动员在慢动作时,为什么会出现短时肘关节向上的动作?实际这个动作是在动力链传递时的超越器械动作,该动作在鞭打动作中常见,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距离和作用时间,提高了动作的动力利用率。
②手腕发力:从人体解剖学我们了解到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骨是杠杆、关节是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骨和关节是在骨骼肌的做功下完成运动的。羽毛球末端环节的发力动作:骨和球拍都是运动杠杆,腕关节是小臂肌群和手指肌群连接的枢纽,它们是在小臂和手指的骨骼肌作用下运动。握拍的“力点”在手指,小臂和手指加速发力、制动,会使运动的枢纽-腕关节产生屈伸,起到协调作用。所以,末端环节不是手腕发力,而是小臂和手指肌群收缩发力。
4、高球技术练习
①多角度挥拍练习。高球动作是后场动作基础,通过不同角度挥拍练习,体会动作动量的产生、传递和动能增强(爆发力);通过不同角度挥拍,还能体会身体重心、动作摆动线路的变化,寻找不同角度的最佳发力点和最佳拍面击球角度。
②逆向顺序练习。人体发力顺序是核心肌群带动四肢肌群发力,然后依次制动,完成动量矩的传递,产生爆发力。但羽毛球高球动作动力链长,容易重视大环节的作用,忽略了动量矩的传递和末端环节的加速作用。为了尽快体会每个环节的作用,建议:采取逆向顺序练习,即从小动作到大动作的原则,借助球与拍头互为参照物特点,先找第一击球点。体会小臂、手指发力,通过小幅摆动掌握拍头、拍面的击球动作;再体会四肢和躯干的摆动和旋转发力。逆向练习法能尽快掌握高球动作击球点、提高击球准确性;也能更好地体会质心、力臂和质点变化对击球动作速率和击球力度的影响,从而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使动作更符合人体运动规律。
③负重挥拍练习。通过网球拍等负重挥拍,体会躯干带动腿部、手臂和手指的依次发力、制动作用。负重练习的原理是当动作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时,我们是通过拉长原动肌和延长作用距离和作用时间,增加动能。负重挥拍练习适合提高阶段的练习,因动作幅度大,参与的肌群多,必须加强动作各环节的制动,才能实现动量矩传递。只有发力、没有制动,容易因运动代偿,造成肩、肘、腕部肌腱和肌肉损伤。
④定点击球练习。遵循从小动作到大动作的原则,先从击球准确性入手,明确击球点,掌握好发力瞬间拍头击球角度、拍面击球角度、挥拍速率的控制;再逐步放大动作幅度,延长距离和作用时间,体会摆动动作幅度加大后,击球力度的变化;最后起跳击球,让更多的主动机参与运动,进一步加大动作幅度,体会躯干转动,带动腿部和手臂摆动,进一步延长距离和作用时间后,对击球力度的影响。
⑤综合球路练习。可采取直线对练、对角线对练、两点对一点练习、两点对两点练习,高、吊上网、高、杀上网等...掌握不同幅度、不同角度、不同速度的高球技术,体会进攻型高球、防守型高球在击球角度、力度、幅度和挥拍速率的区别。
⑥实战练习。通过与各种对手的比赛,灵活运用高球技术,成为自己进攻和防守的有利武器。
⑦小臂、手指发力和手腕发力的对比练习:徒手分别做手腕屈伸动作和手指屈伸发力动作,我们会发现单一的手腕屈伸动作,小臂肌群和手指肌群都处于相对放松状态;做手指屈伸发力动作时,小臂肌群也处于发力状态。同时,从握拍的力点可以进一步明确,发力点在手指,而非手腕。
5、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
落点不远、球速慢。有的选手高球总是打不到底线,球速慢,想达到专业选手球速快、到位、还不易出界的境界却很难。原因分析:一是核心肌群力量应用不足。躯干的核心肌群是高球动量的来源,然而,在教学中容易忽略旋转动作,躯干曲伸发力或动作过大,缺乏旋转,造成躯干核心力量没发挥,力度不足,落点不远、球速慢的现象。建议:通过侧身、起跳、后仰、转身动作,充分体会躯干旋转和屈伸的协调发力,及核心肌群对四肢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主动机参与运动。二是动量矩传递问题。动力链各环节没有协调发力、制动,常见有:动作不连贯,或注重发力,忽略制动,造成动作幅度大,动量传递不充分,甚至损失了部分动量。建议:通过加快动作速率和负重练习等方式,充分体会动力链各环节依次发力、制动原理,提高动量矩传递的效率;三是加速度问题。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是要靠摆动各环节依次发力、制动产生,高球最后一个环节:小臂和手指加速发力、制动,才能产生末端环节的加速度,击球瞬间的动力利用率才高。建议:加强动作各环节的发力和制动,尤其是要加强制动,才能加快摆动速率。四是拍面问题。拍面正,动力集中,才能产生最大动能;拍面不正,击球摩擦力增加,如“切拍”击球等,动力利用率低。建议:充分发挥手指灵活性,及时调整拍面,将各环节产生的力集中在拍面上,正面击球。尤其是击对角线高球,距离远,调整好身体的角度,正面击球,避免“切拍”击球,发力更集中,动力利用率更高。
(三)杀球
1、杀球技术分析。杀球是进攻型技术,是可直接导致对方被动,甚至可直接得分的技术。杀球有重杀、点杀、劈杀等。
①重杀:重杀的特点是冲量大、球速快,力量型选手或双打比赛中常用。重杀是通过加大击球前的动作幅度(核心肌群充分伸展、腿部相向摆动起跳或双脚后摆起跳,肩膀加大摆幅,延长作用距离和作用时间,加快动量矩的传递;击球时小臂和手指加速发力、制动,增加动能。重杀是羽毛球技术中最体现核心肌群的技术,没有核心肌群的参与,或未发挥核心肌群作用,都难完成重杀动作。
②点杀:点杀的特点是球速快、落点近、准,单、双打突击进攻时常用。在垂直轴上点杀多用双脚起跳,偏离垂直轴的点杀,多用侧身跳,动作幅度比重杀小,主要靠动量矩的快速传递增加动能,隐蔽性和突击性强。点杀动作直观上核心肌群作用不明显,实际上核心肌群在动作的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动作幅度小、动量矩传递快,动力利用率高,所以,发挥核心力量作用同样是提高点杀速率的重要部分。上肢的摆动与重杀相同,摆动的幅度比重杀小。
③劈杀:劈杀的特点是球速快、落点刁、隐蔽性强,是单打比赛中常用,且杀伤力较大的技术。劈杀实际是点杀与劈吊结合的技术,既可在进攻时使用也可在过渡球时使用。身体和四肢的摆动动作原理与高球、重杀、点杀相同,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区别在于击球瞬间拍面的变化和拍头的下压,切拍产生摩擦力,改变球的方向,快速下压能加快击球速度,增加进攻性。
2、杀球技术练习。杀球动作的用力原理与高球相似,不同之处是杀球击球瞬间拍头下压更早、角度更大,以获得向下且更快的加速度。无论是重杀、点杀还是劈杀,最后环节一定要注意制动,才能获得最大的加速度(爆发力)。
①基础练习。参照高球技术练习。
②杀上网练习。根据杀球特点加强杀上网前、后场练习(直线、对角线)。体会直线杀球和对角线杀球身体和拍面的变化;同时,杀上网可以更好的发挥核心肌群在杀球动作中,发力和稳定重心、控制重心转移的作用;也更好地感受摆动动作加速度阶段在杀球技术中的作用。
③杀守练习。定点、多点连续杀球,同伴防守挑球。此方法可以加强杀球连续进攻能力,减小杀球动作幅度,加快动量矩传递速度;也能提高防守挑后场能力,可以双人或多人练习。
④杀上网综合球路练习。例如重杀、点杀、劈杀结合上网;杀、吊上网;高、杀上网等。杀球结合上网是最佳练习方式,可以增强杀球上网进攻的连贯性,加快进攻节奏,同时也可以加强杀球起跳动作落地时动能的利用。高、吊、杀的综合练习可以提高动作的一致性和综合攻、防能力。
1、杀球技术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重杀不重、点杀不准、劈杀不刁是杀球的常见问题。建议:参照高球动作,首先分析动量产生和动量矩传递问题,尤其是重杀,主动肌参与是否充分、力的作用距离和作用时间是否足够?动量矩传递是否连贯?击球瞬间动力利用率是否合理?等。此外,劈杀“切拍”击球角度的调整也很重要,对手指灵活性和控制能力要求更高。
(四)吊球
1、吊球技术分析。吊球既是进攻性技术也是防守和过渡球技术,它分为劈吊、慢吊、拦吊三种,吊球技术的用力也遵循后场动作技术原理。在击球前尽量与高球、杀球一致,击球瞬间在击球点、击球角度和挥臂速率上与高、杀技术有明显区别。具体表现在,击球点:吊球的击球范围广泛,抢到高点、前点的吊球是进攻型吊球;未抢到高点、前点是防守型或过渡型吊球。只要球拍能触及到球就可吊球。击球角度:根据击球点位置和对方站位情况,设定击球方向,灵活多变地调整拍面击球角度,采取“切拍”击球方式,增加拍面与球的摩擦,改变球的飞行速度和角度。挥拍速率:可像高球、杀球一样加速,快吊;也可根据需要,各环节提前制动、减速,慢吊或拦吊。
正手高点吊头顶吊球
劈吊多用于进攻,特点是挥臂速率快、球速快、落点较远。根据战术需要可作为直接进攻武器,也是调动对手或过渡球的重要技术。
慢吊多用于单打过渡球,特点是挥臂速度减慢、拍面与球的摩擦增加、球速慢、落点贴近网前。慢吊技术是在进攻时发现对方防守站位靠后,采取的吊近网球的技术,也是在拉吊过程中常用的技术,目的是增加对方的跑动范围。
拦吊多用于中前场的进攻变速,特点是击球瞬间挥拍制动快、幅度小,以制动减速的方式卸力,达到改变节奏的目的。拦吊是在激烈的杀、守和抽挡中突然改变节奏的技术,也是进攻技术之一,抢“第一击球点”击球能提高拦吊技术的成功率和攻击性。
2、吊球技术要点。劈吊、慢吊动作要点是拍面击球瞬间完成“切、压、送”动作。切:即拍面切向击打来球,提高球拍接触球的面积,增加摩擦力,提高球的控制力和稳定性,控制击球角度;压:即吊球拍头击球角度要低于高球,稍往下压,使吊球的飞行线路向下,控制球的飞行幅度;送:即在完成切、压的同时球拍要适当向球的落点方向随挥,可减少下网和出界球,提高吊球稳定性。拦吊动作要点是尽量抢第一击球点击球,摆动动作前期与高、杀、一致,隐蔽性强,威胁大;各环节的制动提前,末端环节减速击球。
3、吊球技术练习。①点对点吊球(直线、对角线、两点吊两点),是体会吊球动作的有效方法,充分感受“切、压、送”的要点,体会球拍对球的控制。②吊球上网(直线、对角线、两点吊两点),练习移动中吊球技术的掌握,可加强吊球上网的连贯性。③综合球路练习,如高、吊上网、杀、吊上网等综合球路练习,通过综合球路练习可以灵活掌握各类吊球技术的应用,提高吊球综合运用能力。
4、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①离网远:建议增加拍面和球的摩擦,减少向前的动力;②过网高:建议加强拍头的下“压”,降低球过网高度;③下网多:建议在拍头下压同时,适度向前“送”,增加球拍的随挥摆程,控制球的飞行幅度。④球速慢:建议提高击球点、加快摆动速率,尤其是末端环节摆动速率。⑤动作隐蔽性不强。常见原因是动作“一致性”和“突变性”掌握不好,羽毛球技术非常讲究动作的一致性,水平高的运动员在击球前很难判断他是在击高球、杀球、还是吊球。根据摆动线路的各阶段分析,发力阶段的动作要体现“一致性”;加速阶段通过拍面的变化改变球的飞行方向,体现“突变性”,突变性掌握的重点是击球瞬间三要素:挥拍速率、拍头击球角度、拍面击球角度的变化。
(五)后场反手技术
1、后场反手技术分析。后场反手技术属于防守型技术,它是在对方来球难以用正手击球或为了节约跑动范围采取的一种被动击球技术,后场反手击球分为反手高球、反手吊球和反手杀球三种;步法有跳步击球和跨步击球两类。看似复杂的反手技术,用力原理也与正手高球、杀球、吊球一样,不同的是用力方向相反。跳步击球:多用于近身高点击球,是核心肌群伸展摆动,带动四肢摆动发力、制动击球;跨步击球:脚部动作和正手的跨步一样,起到动作支撑和稳定重心作用。靠近垂直轴的球(高点),身体的摆动是从前向后背向曲伸发力,转身动作少,主要是以肩为轴的摆动;偏离垂直轴的球(低点),身体适当旋转,重点也是以肩为轴摆动发力。区别在于:正手动作向前发力,反手动作向后反向发力,人体的生理特点是前曲肌群的力量和运动的弧度都强过后展肌群,正手动作躯干和肩部动作延展度大,可以有更多的主动机参与运动。而反手动作的躯干和肩部延展度小,参与运动的主动肌少、拮抗肌多,而且越被动的球越难发挥大肌群的作用,更多依靠手指、小臂的摆动发力,同时手腕的枢纽作用发挥也更突出。所以反手是每个运动员的弱项,只有充分发挥动量矩作用,加快制动,实现各环节动量矩的快速传递,才能增加击球瞬间的动能。所以,反手击球瞬间,末端环节加速更早,拍头击球角度更大。
2、反手技术要点。①准备:转身移动(根据球的不同位置选择并步、交叉步、跨步等移动),背向球场,反手位举拍迎球准备(球和拍头互为参照物)。②摆动发力、制动:身体背向伸展发力、制动,带动手臂摆动发力、加快制动。反手动作是跨步击球,身体转动小,重点是肩部带动手臂的摆动,身体旋转惯量难发挥,躯干主要是伸展摆动,背向伸展肌群力量和延展度小。所以,必须加快各环节制动,更好地发挥动量矩的传递作用,才能加快摆动速率。③手指发力击球。手指发力控制球拍击球是动力链末端环节,只有通过手指的发力和控制,才能有效将动作的动能作用在击球点上。反手技术在挥拍线路、拍头击球角度、拍面击球角度、挥拍速率的掌握上比正手击球要求更高。④对握拍的进一步说明。自然握拍准备,在确定反手击球时,根据反手击球线路和角度调整手指握拍位置,重点是放松,并发挥拇指和手指控拍的功能,所以,反手高球和杀球有时是大拇指顶着宽面,而吊球和劈杀往往拇指位置已调整至窄面或棱边。
3、反手技术练习。①多角度挥拍练习。从高点到低点,多点挥拍练习,体会不同角度挥拍身体和手臂的摆动动作,同时体会手指对球拍的调整和控制。②按动力链逆向顺序练习。可以先学近网反手击球,举拍迎球,摆臂击球,掌握小臂、手指发力,击球点、拍头击球角度、拍面击球角度和挥拍速率对击球的作用;然后逐渐放大动作幅度,提高动量矩的传递速度,避免动力链传递不充分引起的运动损伤。③反手高球、杀球练习。两个技术动作交换练习有利于更好地体会拍头发力的变化。④正反手交换练习。正、反手击球交换练习在很多技术中都适用,可以使肌肉得到放松,避免局部肌群因长期负荷产生僵硬,并能动用更多的主动肌参与工作,协调性更好。⑤吊球点对点和吊上网练习。吊球拍面角度变化活,直线、对角线,慢吊、快吊等都要对来球位置有准确判断,并对击球点不断进行调整。所有技术都要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手指对球拍击球角度、力度、速度的调整和控制,才能提高吊球的质量及灵活运用能力。
4、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①反手高球力度不足,半场球多。主要原因是摆动动作主动肌参与不足,动力链传递差。一是转身不够。转身后,可以增加躯干伸展肌群(背阔肌)参与做功,转身不够伸展肌群的参与度低,动作幅度小,动力不足。二是抬肘准备。与高球抬肘动作一样,运动轴心移到肘部后,力臂缩短,躯干和肩部力量应用不足,主要靠小臂和手指的力量,动力不足。三是制动迟。击球时,手臂、手指、球拍依次发力、制动,产生加速度,才能实现动力链的最佳传递。如反手动作制动迟(肩部制动迟,向后、向下摆动大),动力链的传递慢,看起来用了很大力,但动力利用率低。建议大胆转身,并放松身体,协调更多的主动肌参与运动,并加快各环节的发力和制动,提高动作的动力利用率。②高球、杀球线路不直,球速不快。建议检查拍面是否正面击球,动作速率是否快,加速度是否产生。③吊球角度、速度控制不好。建议握拍放松,灵活调整拍面击球角度、拍头击球角度和挥拍速率。
关键词:动量产生、动量矩传递、击球点的动力利用。
六、中场球
(一)中场球技术分析
羽毛球中场技术有:杀球、点杀、拦吊、劈吊、抽档、接杀、接吊等技术。
中场位置的球,距离比网前球远、比后场球近,但离运动员最近、击球移动距离短,是进攻和防守反攻的重要区域;中场高点的杀球、点杀、拦吊、劈吊威胁大,属进攻技术;低点接杀、接吊威胁小,属被动技术,但快速击球、落点、角度控制好也可实现防守反攻;抽挡球介于两者之间,可攻可守,是双打中争夺主动的主要技术。优势:移动距离短可尽快击球争取主动;难点:追身球,发力空间小,力臂作用难发挥,击球角度也受限。
(二)中场技术要点
“快”:中场球离身体最近,无论是杀球、吊球、抽挡,还是接杀、接吊,抢“第一击球点”击球,都是缩短对方反应时间、争取主动、加快进攻节奏的有效途径;击球点越前、球在本方时间越短、击球点就越高、回击就越快。所以“快”是中场技术第一要点。“控”:中场击球的角度比网前小,比后场球大,击球力度、线路、拍面的控制都很重要。高点击球虽然是进攻,但击球力度、线路、拍面控制不好也容易造成下网、出界等主动失误;低点击球控制好也可形成反攻局势,控制不好就给对方提供了连续进攻的机会。所以,“控”的重点是在球拍击球角度、球的飞行幅度和角度方面加强控制。在处理中场追身球的难点问题时,“快”和“控”缺一不可。
中场球技术,高点杀、吊与后场技术相通;两侧抽球技术尽量发挥核心肌群作用,带动肩、臂摆动击球。接杀、挡网、勾球等技术与网前球相通,力臂较短,主要是发挥小臂和手指的作用。
(三)抽挡技术要点及练习
1、抽挡技术要点。①准备:半蹲、迎前举拍,快速判断、脚步蹬地起动、移动,追身球可采用小跳步调整身体位置,让出击球空间。②摆臂:强化“第一击球点”意识,争取高点、前点击球,离身体远的球,力臂长,以身体为轴,带动手臂摆动;离身体近的球,力臂短。以肩或肘为轴,摆动发力。③击球:手指调整拍面发力、制动击球,并合理运用“球拍发力四要素”,提高击球速度、调整抽球的飞行线路和幅度,增强抽挡的进攻性。
2、抽挡练习。抽挡技术在羽毛球教学中非常重视,尤其在双打练习中,选手水平越高越重视抽挡技术。①多角度挥拍练习:要求正反结合,不同高度、角度挥拍结合,体会躯干、手臂、手指、球拍动力链各环节的作用。②对墙击球练习:基本要求同前,同时还要体会脚步、身体的移动及前点击球的重要性。③一攻一守双人对练:基础阶段采取攻防固定方式,熟练掌握正反手灵活转换击球能力;提高阶段可以不固定攻防方,鼓励双方积极抢攻,是提高攻守转换能力和进攻意识的有效途径。④三人或多人抽挡练习:此方法可以锻炼运动员抽挡技术的多变能力。⑤杀、守结合抽、挡练习:通过杀、守可以增加难度,同时提高防守反攻意识和能力。⑥发接发结合抽挡练习:此方法能有效提高双打运动员的中、前场进攻意识和能力。⑦综合球路练习和实战练习:在综合球路练习和实战练习中,通过强调中场抢攻的作用,提高运动员中场抢攻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
(四)接杀球技术要点及练习
1、技术要点。准备:半蹲、重心较低,持拍手尽量在身体前方举拍准备。摆臂:基本要求与抽挡相同,接杀挡网、勾球摆臂的轴心在肘部,摆臂动作幅度小;接杀挑后场和抽后场摆臂轴心在肩部,动作幅度大。击球:接杀挡网、勾球,需要通过拍面调整,增加球拍与球的摩擦力,减少向前的冲力,“卸力”击球,使挡网、勾球的飞行线路更贴网,击球瞬间手指的控制非常重要。
接杀属于被动技术,也是守中反攻技术,在技术运用上,为了争取主动权,建议多采用接杀抽球、挡网和勾球,少使用挑球,以创造更多守中反攻机会。
2、接杀球练习。练习方法可以参照抽挡练习方法。接杀技术虽然是防守技术,但因为对手杀球动作一般是全身参与的动作,动作完成幅度大,回位需要一定时间,而杀球的球速快,如果抢第一击球点回击,在“快”字上争取主动,就赢得了守中反攻的时机。
(五)中场球常见问题及建议
1、击球点后:击球点后,相对来说点就低,球在本方飞行距离就远,击球时的角度也受限。建议在准备时采取半蹲,尽量在身体前方持拍准备,预留击球空间,或用脚步、身体动作,调整击球空间,以最短距离、最快速度、抢“第一击球点”击球。
2、球速慢:摆动动作速率,击球瞬间拍头、拍面控制不到位,手指发力、制动不及时都是造成球速慢的原因。建议加强快速摆臂练习,并重视击球瞬间拍头、拍面、挥拍速率的掌握。此外,在中场技术中,核心肌群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动作幅度稳定身体重心,重视发挥核心肌群作用,有利于提高球速。
3、追身球难:提高脚步和躯干协调能力,快速调整发力空间,同时手指调整拍面,控制击球角度、幅度,摆脱被动,化险为夷。
关键词:抢“第一击球点”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