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氏砭法案例砭治鼻咽癌右后肩部转移
TUhjnbcbe - 2020/12/30 15:34:00

一患者鼻咽癌右后肩部转移,经刮痧调理后病灶变小,效果明显。李永杰执砭。

鼻咽癌(别名石上疽)

鼻咽癌属于中医学的“鼻渊”、“真头痛”、“石上疽”、“失荣”等范畴。鼻咽腔是位于鼻腔之后,口腔软腭之上的一个小腔道,其前通鼻腔,上后方为颅底骨而与颅脑相邻,下后方通过口咽部与口腔相连,这是呼吸道最上端的一部分。鼻咽癌就是生长在鼻咽腔内的恶性肿瘤,也是人体五官部位最常见而多发的癌肿。

我国鼻咽癌的发病以广东最多,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其次,再次是上海、四川、湖南、北京,以及东北、西北,其趋势从南到北逐渐降低。鼻咽癌一般多发生于中年人,以30~50岁最为多见,而30岁以下的病例较少。男性病人又比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为3~6:1。

鼻咽癌恶性度高,发展快速,短时间内即可发展至晚期。经临床观察,鼻咽癌的发展规律大致如下:首先鼻咽癌肿物向鼻咽腔突出生长,形如结节状或菜花状,进一步再向口咽部和鼻腔内扩展,其次可越过颅底骨而向颅内扩展,侵犯颅神经,再次则向颈部淋巴结转移,最早累及的为颈深上组淋巴结。约只有占总数2~3%的病例可向远处全身转移,广泛而常见的为骨骼、肺脏、关节,还见于肝脏、脾脏、甲状腺等部位受累,出现相应的转移性癌瘤症状,危害极大,预后严重。

中医学中没有鼻咽癌的名称,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失荣”、“鼻渊”、“真头痛”、“上石疽”、“控脑砂”等范畴。最早记载见于《*帝内经》。《素问?气厥论》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历代医著对本病的症状已有较详细的描述。如明代《外科正宗》曰:“失荣症失于耳前及项间,初如痰核,久则坚硬,渐大如石,破后无脓,惟流血水,坚硬仍作,肿痛异常,乃百死一生之症。”清代《医宗金鉴》曰:“(上石疽)生于颈项两旁,形如桃李,皮色如常,坚硬如石,脊痛不热。……初小渐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疲顽之症也。”又曰:“鼻窍中时流*浊涕,……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痛者,……即名控脑砂。”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也有较深入的认识。《外科正宗》曰:“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外科真诠》认为:“石疽……乃肝经郁结,气血凝滞而成。”

医家们已认识到本病“药石无功,针灸难效,万死一生,害人甚速”,乃总结了不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正宗》有内服和荣散坚丸和外敷飞龙阿魏化坚膏之法。《医宗金鉴》还强调据症辨治之法:“初起气实者,宜服舒肝溃坚汤;气虚者,宜服香贝养荣汤。外用葱白、蜂蜜,捣泥敷贴。久不消者,以阳燧锭每日灸之,以或消、或软、或将溃为度。”

鼻咽癌中医病因病机

古方中医学认为,鼻咽癌的发生,与机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尤其是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或情志不遂,饮食不洁,脏腑功能失调,致邪*乘虚而人,凝结成癌肿。其病理机制有四:

一是热*。情志不遂,郁而化火,肝胆火*循经上移;或过食肥甘嗜酒、饮食不洁,损伤脾胃,痰火与邪*互结;或素体蕴热,复感邪*,肺气不宣,肺热痰火互结,灼腐肌膜。

二是痰凝。肝胆火旺,灼液为痰,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塞经络,凝结成肿块。

三是气滞血瘀。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郁日久,血行受阻,气血矫滞经络,结聚而成肿块。

四是正虚。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主要市肝脏功能失调,导致热*,痰火结聚,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而成癌肿。

注:图中大圆圈指刮痧前的肿瘤大小,小圆圈指刮痧后肿瘤的大小,已变软变小

图文转自问痧堂微博。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李氏砭法道生10期无锡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氏砭法案例砭治鼻咽癌右后肩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