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上方灸道堂,订阅
每天获取新鲜的养生资讯
-------资讯-------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肩部疾患。肩周炎在中医属“痹症”范畴,中医认为肩周炎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又因患病后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称“冻结肩”、“肩凝症”。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继发性肩周炎是继发其他疾病发生的肩关节周围炎。最常见的是继发于肩部或上肢急性创伤后的肩周炎。肩部创伤,包括肩部骨折,如: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肩袖断裂,韧带断裂等均需要对肩关节进行较长时间的固定。上肢创伤,特别是肱骨骨折也需要对肩关节进行长时间的固定。肩关节长期的固定,会造成肩关节囊黏连、挛缩而发生肩周炎。
肩周炎在早期和晚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表现起病缓慢,肩痛同时伴有活动障碍,有时夜间痛,患侧不能侧卧。疼痛可放散到颈部、上臂和前臂。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旋转受限,患侧手掌不能扪及对侧肩胛骨,不能梳头;沿结节间沟或肩峰下明显局限压痛;晚期表现肩痛进一步加重,各方向活动均受限,穿衣脱衣均感困难,碰撞肩部或稍微外展即有剧痛。病程长者肩部,上臂和前臂肌肉萎缩。
现在就就肩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
(4)畏寒: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5)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1.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杨海峰中医临床研究,3(1):4~5
治疗方法:(1)治疗组:①温针疗法:①取穴:肩髎、肩髃、肩贞为主穴,肩井、天宗、曲池、外关等为配穴。②方法:患者坐位,暴露患侧肩部,主穴每次必取,配穴取2~4穴,皮肤常规消*后,快速进针,刺入适当深度,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在针柄上套上1.5~2cm长的无药纯艾条点燃,以患者局部感觉温热为度,针下隔硬纸板以防烫伤。燃尽后再换~炷,每穴灸2炷。留针4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②运动针法温针灸治疗结束后。患者坐位,取患肩对侧条口透承山进行针刺,针刺得气患者感到较强的针感后,行平补平泻手法一次,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期间,在医师的指导下嘱患者配合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外展、外旋、上举及后伸等动作,角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直到肩关节活动幅度有较大的改善或活动自如后起针。留针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对照组电针加TDP:取穴同温针疗法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同时用TDP照射肩部,以患者感觉皮肤温热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3)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休息3天。
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综合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2组问差值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
2.针刺合隔姜灸治疗肩周炎50例陈娇凤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1(5):53~54
治疗方法:(1)治疗组充分暴露患肩,取阿是穴,将鲜姜切成直径4cm厚0.2cm的薄片,并用针刺数孔,置于穴位上,把直径2.5cm高2cm的圆锥形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若灼热难忍,可在姜片下方加垫姜片后继续,热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度,每穴灸3壮。灸后取直立位,用0.30mm×40mm毫针,直刺对侧条口穴1.5寸,得气后,令针感往上传,引导患者意守患肩,留针25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次,平补平泻。行针时嘱其做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内收等主动运动,弧度以感觉肩关节轻微疼痛为宜。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2)对照组针刺条口穴,方法与治疗组相同。(3)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痊愈18例,好转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50例,痊愈10例,好转2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0%。两组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3.痛点傍针刺结合隔姜灸治疗肩周炎60例疗医院,11(12):46~47
治疗方法:(1)痛点傍针刺治疗:①取穴:令患者坐位,让患肩先作主动和被动做伸屈、上举、外展、旋内和旋外等不同的动作,在此动作下医者用拇指在肩前面、后面及外侧面寻找疼痛最集中、敏感点作为治疗用穴,此处常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大部分患者都能探及2~3个痛点。肩前主要为喙突外缘和下缘的肱二头肌短头、胸小肌、喙肱韧带起止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经行之结节间沟;肩外主要在肩峰下滑束或三角肌下滑束,当肩髃穴或其下2cm处,其浅部内三角肌,深部为冈上肌肌腱止点,肩后则为肩贞穴上1~1.5寸处关节盂后结节肱三头肌长头起止点及与小圆肌相交处。这些都是肩周炎主要痛点和粘连点。②操作:根据部位深浅选择1.5~3寸毫针直刺痛点正中,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约1分钟再在该针旁约0.5~1寸处向痛点中心斜刺1针,以针尖接近上针为佳,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以针感有上下扩散传导为佳。然后接上G电针,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注意施针时,要像滴水穿石那样,有步骤地缓缓施针,经过多次的缓缓施针,等待邪气的自然缓解。持针的押手,可以轻微增强上下压力,则效果更好。留针20~30分钟后起针,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2)隔姜灸先将鲜生姜切成片,约0.2~0.3cm厚,面积大于艾炷的底面,然后在姜片中央穿刺数个小孔,把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再置于穴位上施灸。若姜片烤干皱缩时要更换姜片。一般灸4~6壮。病人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施灸部位放一些干棉花,放下再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隔天1次,5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嘱患者配合功能锻炼。主要以肩关节活动时引起肩部疼痛的动作为主,慢慢做拉伸运动。如背墙外旋、面壁爬墙、背后拉手、弯腰转肩等。强度均以能耐受为度,循序渐进。
治疗结果:观察组30例,痊愈15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0例;对照组30例,痊愈8例,显效8例,好转11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X2=8.,p0.05。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原常见病症。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本病用灸法是依据《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者,必先察经组织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灸法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作用,尤其是止痛效果较好,所以适用于肩周炎偏于风寒,气血不足患者,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可当时减轻或消失,但需经多次治疗后患肢活动功能才能逐步恢复正常或得到改善。对于慢性患者,关节活动受限者,配合患肢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以防已松解的粘连部分重新粘连,达到巩固疗效之目的。
肩周炎一般病程较长,特别是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者,时间可延及数月、甚至一年之久。因此,患肩周炎的老年人在康复锻炼中,应该每天坚持进行,并逐步增加锻炼时间及次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锻炼以引起轻微疼痛为度,但应避免引起剧烈疼痛。
★分享到朋友圈,传播艾的火种......
点击标题下“灸道堂”
点击右上角,转发朋友圈分享本页内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谨防假冒
查阅:灸道堂正品艾条官方授权专卖店!
全国统一价格可查询灸道堂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