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是指用于建筑底部的大石头,比喻基础或中坚力量。万丈高楼平地起,上层建筑是否牢固地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不牢,地基不稳,上层建筑就会倒塌。所以打好肩关节的地基“肩胛骨”至关重要。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上肢功能障碍,单纯的训练上肢功能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我们在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忽略了对肩部及上肢活动起稳定作用的肩胛骨的控制训练。早期强化肩胛骨的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一、为什么说肩胛骨是肩关节的基石首先我们从解剖的层面分析。肩由多个关节组成复合体,其中有盂肱关节、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喙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与肩胛骨直接相连的就有四个,它们之间互相协调,同步运动,保证了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正常运动。盂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也随之运动,当肩关节外展大于60度时,肩胛骨开始旋转,每外展15度,肩关节转10度,肩胛骨转5度,两者比例为2比1。当肩关节外展大于90度时,每外展15度,肩关节转5度,肩胛骨转10度,两者比例1比2。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若是患者对于自身肩胛骨的控制力较低,无法进行此协调运动,那么正常的肩关节运动也就无从谈起,由此还会引发患者的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打好肩关节的基石,训练好肩胛骨是非常重要的。二、肩胛骨的运动方式肩胛骨有六种方式,分别是上提、下抑、外旋、内旋、外展及内收。不同的运动方式有着不同的肌肉参与,肩胛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均由互相协调而又互相拮抗的肌肉完成。只有了解肩胛骨的运动方式,才能更好的对患者进行训练。1.肩胛骨上提,向上耸肩时的运动。由斜方肌的上部纤维,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发挥作用,前者牵拉肩胛骨外侧角,还有外旋作用。除肩胛提肌起于颈椎橫突外,其他三肌起于椎骨棘突及项韧带,均可使肩胛骨内旋。2.肩胛骨下抑,向下用力垂肩时的运动。整个背阔肌,尤其是其下部纤维,前锯肌下部纤维和斜方肌下部纤维可直接提供动力,胸小肌,锁骨下肌起辅助作用。重力本身可以抑低肩胛骨,特别是其外侧角。参与的肌肉有的附着于肩胛骨,也有的附着于锁骨和肱骨。3.肩胛骨外旋,双臂向前拥抱时,出现肩胛骨外旋。由前锯肌和斜方肌提供动力。主要为前锯肌作用,它牵引肩胛骨下角使内缘更向前。协助前锯肌者尚有斜方肌,其上部纤维能提起肩胛骨外侧,,而下部纤维能牵引肩胛冈基底向下。前锯肌单独作用使肩胛骨外旋,斜方肌单独则不能,但在外旋开始时,它能支持肩胛骨外侧角,仅在上臂外展45度以后,前锯肌开始收缩,因此斜方肌瘫痪时,肩胛骨最初下垂,上臂外展时内旋仅在前锯肌开始作用后,才见抬高并外旋。4.肩胛骨内旋,双臂向后扩胸时,出现肩胛骨内旋。由斜方肌中部和下部、大小菱形肌、胸小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共同提供动力。包括附着于肩胛骨脊柱缘的肩胛提肌和大小菱形肌。5.肩胛骨外展,上臂向上举,当上臂与躯干角度大于90度角时出现肩胛骨外展。由三角肌后束、冈上肌、前锯肌提供动力,胸大肌和胸小肌起辅助作用。主要为前锯肌,可使肩胛骨脊柱缘紧贴胸壁,协助者还有胸大肌和胸小肌。6.肩胛骨内收,双手背后,两手互握时出现肩胛骨内收动作。由斜方肌中部纤维,大小菱形肌,背阔肌上部纤维,肩胛下肌提供动力。应当明确,虽然前锯肌与菱形肌在作用上是对抗的,但其共同作用时,可使肩胛脊柱缘贴近胸壁。三、如何训练肩胛骨偏瘫患者由于肩带肌痉挛,使肩胛骨与肱骨的协调活动紊乱,造成肩关节活动时,因周围组织挤压而致痛,进而导致其功能受阻,所以在早期护理中如仰卧位在患者肩下垫上枕头,侧卧位肩胛骨放置于前伸位避免后缩,加强肩胛骨的被动活动减少挛缩非常重要。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Bobath、PNF等神经易化技术。仰卧位:肩部上抬,下落控制训练。侧卧位:肩胛上提控制训练、肩胛下抑控制训练、肩胛前伸控制训练、肩胛上回旋控制训练、肩胛下回旋控制训练、肩胛内收控制训练等。
李兴民,医院康复科神经康复组治疗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主要擅长神经损伤后所致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恢复训练,尤其是脑卒中的康复。对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n技术、反复促通疗法等康复技术均可熟练掌握和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