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健身还是健美或是Crossfit。
大量的肩推、抓举、挺举、伏地挺身、kippingpullups、暴力上杠、倒立伏地挺身等,
这些动作对上肢肩关节来说,负担非常大。
大多时候,只要肩膀有不正常的声音、有疼痛感,就被误解成「肩峰下夹挤症候群」
实际上,肩夹挤分为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征。
肩夹挤可以很典型、简单,也可能合并好几种类型,变得十分复杂,这也是为什么肩关节受伤问题应该由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当面评估病人的问题(而不是在网络上问,我肩膀经常响…怎么办?)
一.先认识肩关节解剖学的构造
首先,肱骨头,在肱骨最上端,与肩胛骨的盂窝相互连接。
肩关节活动时,肱骨在盂窝里的移动及滑动会大大的影响肩关节活动度。
其次,肩峰、喙突、两者之间的喙突肩峰韧带,正好形成一个空间,称为「肩峰下空腔」。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刚好有几条肌肉的肌腱通过,旋转肌群的其中一条肌肉「冈上肌」,
以及最容易被忽略的「肱二头肌长头」。这些在肩峰下空腔里的肌腱,常是肩峰下夹挤症候群的受害者。
如果旋转肌群与肩胛骨肌肉没有好好的让肱骨在盂窝里移动、滑动,导致肱骨头往上跑(通常会这样),肩峰下空腔也就变小。
在肩峰下空腔里的组织,比如冈上肌、肱二头肌肌腱,被肱骨头与肩峰、喙突夹挤。
肩峰下夹挤症候群的剧情发展基本都是这样的。
条条大道通「夹挤」
▽
许多肩关节疼痛问题,随着时间发展,会演变成肩峰下夹挤症候群。
所以,不管你的肩膀是如何受伤的,如过度使用、训练动作技巧错误、过度伸展拉伤、肌力不平衡、姿势不良、肩胛动态失衡,结果可能都是肩峰下夹挤症候群。
这也是为什么最好一开始就预防肩关节受伤,免得连带形成一堆问题,又要花很多时间康复。
然而,少数人一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