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眼中的病因一
TUhjnbcbe - 2022/6/22 15:00:00

年9月4日千聊志广的直播间

临床上经常有病人提到一些可爱的问题,如:    

风重就是经常吹风引起的吗?

湿气重,家里多用抽湿机就会好些吗?

经常用祛湿的药,是不是一定就可以把湿气清干净?

诊断为风热,就一定不可以由于着凉引起吗?  

这些知识涉及到中医是如何认识病因。

病因里的六气和六淫的关系是怎样的?

六气是什么?

六淫是什么?

中医的诊断思路是怎样的?等等,当中有些问题其实没有绝对分隔,但这些知识都会影响到病人看病时对医生的理解及配合。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1、发病时的客观条件

这种方法最为直观,可直接感知病因。

比如睡觉时吹到风、吹空调着凉、淋了雨而生病,这些是外界及气候影响造成的;或者考试不好导致心情不好,由情绪引起身体的一系列问题,这些情志变化也是病因;或者吃得太饱、饮食不定时、不洁、不节制;或操劳过度(重体力劳动,劳伤)、房劳过度等都是病因;还有可直接观察到的病因,比如:跌打损伤,蚊叮虫咬,被雷击等。

2、取象比类

自然界里的风,可以吹动树木,并且往往是吹动末梢比较明显,中医用风这种象,将人体的四肢末梢和头部,与树木的末梢相比类,认为是风引起人体四肢末梢的震动、或头晕,荨麻疹等疾病。

3、审证求因

审证求因是认识病因的主要方法,是方法论的问题。通过概括病人的情况,甚至是异于常态的情况,或综合前二项来总结病因。

如得病后怕风,汗出。怕风与风的无孔不入和无孔不出相关,汗出与风有开泄的特性容易造成人体毛孔开放相关,所以得(风)病之后就容易怕风,汗出。

又如,肚子痛时表现为:刺痛且晚上比较厉害,痛点不移动(有别于胀痛且痛点移动的状况),舌质暗红,舌尖有瘀斑,脉象不流利,是涩脉,中医概括这些异于常态的情况认为是瘀血造成。

知道怎么认识病因,以及中医怎样对疾病进行诊断,看病时就更容易理解并配合医生了。

问题:

假如病人在受凉后,不怕冷,反而怕热,并出现咽痛,口干口苦,喜欢喝水、烦躁、痰涕*稠、大便干结等情况,这是属寒的?还是属热的呢?是否受凉后就一定是寒的呢?

这个答案是很明显的,是热的病。

病因的主要分类

气候因素。包括六淫和疫疠,六淫就是平时说的风、寒、暑、湿、燥、火之类的变化造成的疾病;疫疠是指急性传染病。

生活因素。包括情志所伤,饮食不洁或没有节制,过劳或过逸(喜欢睡觉,过分安逸,不劳作,不运动等),还有外伤。

病理产物。中医认为病理产物比如痰饮、瘀血、结石这些都可以作为病因存在,它既是病的结果,又可以因为这些因素造成新的疾病。

六淫

六淫是指人体不太适应自然界的气侯变化而产生的问题,这里涉及两个概念:六气和六淫。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

六淫:指六气变化与体质差异所形成的一类外感性致病因素。指人体不能适应这六种气候变化而产生的疾病。

气和淫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在天气突然变化之后会得病,而有的人不受影响不会得病,对于得病的人来说这个气候变化是淫,对不受影响的人来说这个气候变化是气。气是人体的一种需要,人体需要经历春夏秋冬变化,一直是某个季节,人体也会不舒服。

一般来说,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都会造成人体的一些问题。太过就是到了应该热的时候,表现出来是太热;不及是原本夏天应该热了,表现出来还是维持较温暖没有热,或是秋天应该凉快了,表现出来还是热,这些就是不及。

明确了气和淫的关系之后,就可以理解经常用祛湿药是否就可以把人体的湿气排清,答案是否定的。湿气本来就存在并构成人体的一部分。在用祛湿药时,要在有症状、有具体证据时才用,而不是动不动就去用祛湿药,很多家长和讲究养生的人,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六淫的致病特点

1、外感性

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

古人观察得病,多从感觉来开始,认为外感病是邪气从肌表或口鼻侵入人体所致。人体刚开始感冒时,全身症状,会出现怕冷、毛孔不正常收缩和打开等情况。有人感冒之后,原来出汗的突然不出汗、皮肤变干了,或者突然很容易出汗,又或者伴有肌肉酸疼的症状等,以此认为有外邪从肌表侵入人体;也得病时从口鼻先出现症状,比如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痛等。

临床实践上,可以观察到外邪从肌表侵入人体的,多为风寒病;从口鼻侵入人体的,多为温热病。清朝温病大家叶天士曾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犯肺即从口鼻侵入人体,肺开窍于鼻,肺合于皮毛,是外感的一个路径。

2、季节性

夏天多暑、热病;秋天多燥病。

暑病和热病有什么不同呢?暑病更有季节因素,在《热论篇》里讲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夏至是分界,从夏至到立秋,得的病多为暑病。  

3、区域性

和各个区域的气候环境有关,比如西北高原天气寒冷、干燥,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多雨,多得湿病、温热病。

4、相兼性

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又可以兼夹致病,比如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湿热泄泻、寒湿泄泻;又如痹症,有风寒湿三邪合起来的痹症、有风热湿三邪合起来的痹症,或有简单的风湿的痹症、风寒的痹症、寒湿的痹症、湿热的痹症等,都是兼夹的致病。

5、相互转化性

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比如寒热的互化。为什么明明是受凉了却诊断为热证呢?这就是寒热的转化,与体质有关。

如是温热体质,很多时候会热化。

如是阳虚体质、寒湿体质,即使得了温热病,慢慢就寒化。

湿热病邪造成的疾病,体质的不同,伤阴伤阳的不同。阴虚病人感受湿热病邪,因热邪伤阴,病就转到热化那边去了。

寒湿、阳虚的病人感受湿热病邪,由于阳虚更容易受湿邪的损害,湿容易伤阳气,更容易转化为寒化的疾病。

风邪  

风邪的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是阳邪

风是空气的流动,气,属阳,流动也属阳,故,风为阳邪。风是动的趋势,使人停不下来;风是阳,像火一样,使人的生机向上发,形成如打喷嚏,头痛或出现头汗,或头油多;风又有向外趋势,使人出汗,起风团。

阳有温热的感觉,风重的人让人感到烦躁不灵的感觉,手脚心潮热,摸上去湿湿热热,人烦躁。《*帝内经·素问》:“风气藏于肌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腠理开,毛孔开放,人体会感觉怕冷,好像淋到雨;毛孔闭,风留在体内,就会感觉闷热烦躁。

风其性开泄

风无孔不入也无孔不出,是开泄的特性,表现为得病后容易怕风汗出。

风易袭阳位

风容易袭击人体的四肢末梢或者头部,出现头痛鼻塞流涕的情况。  

2、风性善行数变

风性善行

善行,即是不会停;生病了病位游走不定;如有的风湿病人,痛的位置不定,第一天膝盖红肿第二天消失,转而可能是肩关节痛、肘关节痛或腰痛。

数变

风是变化多端、神出*没的。《金匮要略》和《*帝内经》都提到风水病,类似现在所说的急性肾炎,一开始出现感冒喉咙痛发烧等疾病,过段时间就出现眼睑浮肿、小便不利。古人观察到:水湿的停留和风有关。风是来去不定的,发作和消退都很快,比如荨麻疹,吃错什么东西或吹到风后,出现风团,很痒,医院时却消失了。所以治疗外风是很快的,比较容易的。

3、风为百病之长

出自《素问·风论篇》:“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叶天士先生说:“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也。其余五气,则不能互相全兼。”

风为百病之长,风可以兼六淫里的其它五种淫致病;或者得风病后,风引起了其它的邪气,风带领其它邪气致病。正如刚才提到的风水病,首先表现为风热,风又带领水邪致病,造成一些风水的疾病。

4、风性主动

风能使物体摇动,风吹幡动,在人,类似摇动的症状都可以说是风,如眩晕,抽搐都是风,睡眠不好,想得多,仁者心动,也是风。

风邪的致病特点讲到这里,下一节课讲寒邪、暑邪、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眼中的病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