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形意三体式的绝妙之处
TUhjnbcbe - 2022/8/16 6:22:00
白癜风注意 http://m.39.net/pf/a_7925874.html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琢磨三体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虽然老师一开始就跟我说,里面肯定有东西慢慢练肯定能得到。果然,我慢慢地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1、为什么要谈三体式

首先为什么我要谈三体式呢?老师经常提醒我们:“拳术中万法皆出三体式。”老师曾指出,形意、八卦、太极不过是拳术中的三大基础,三体式是这三大基础的基础。如果连这个拳术中最最基础的技术都没弄明白,拳术中其它的技术又从何谈起呢?我深以为然。同门友人指出:“练习孙门三体式若是入门,就能体会出五种基本劲法,枪劲、刀劲、剑劲、鞭劲、罩劲。”当然以我的水平,除了对整劲能管窥一斑外,对于其它的劲性我是无法体会出来的。

同门友人云:“枪劲是中正顶穿,刀劲是以线打点,剑劲是走粘对顺,鞭劲是纵长摔贯,罩劲是气打无觉。”认为由三体式中能演化出这五种劲法,才算略窥三体式之门径。这五劲包括了长短动静有形无形诸法。按此标准,当今的人又有几人敢说自己的三体式已经过关了呢?但是,如果你对当今国内的一些武术名家或形意拳名家说他没有弄明白三体式,人家肯定不服气甚至会认为你在无理挑衅。但是事实是当今能把三体式弄明白的人确实是少之又少。

可能有人会说:咱们打打看,我把你揍了,就说明我比你正确。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尽管我也认为通过实证比较技术优劣、分析其特点是非常必要的。但其前提是: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这种比较。否则就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此外,任何技术都要合乎道理,并能够被符合科学范式的相关实验所证明。这里我所谈的有关三体式的一些认识,不敢说百分之百的正确,但只谈最初级最具体的一些技术原理,是否正确,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进一步检验证明。

2、三体式的妙处

在推手的过程中,首先让我肘部通了,后来肩也通了。逐渐手上的僵劲去了,身上的整体劲也出来了,脚下的劲可以通过腰胯先从背上到肩上,再到肘上手上。手上的肌肉少了,长条肌出来了,筋变粗,骨头变硬,丹田的气足了。

和爱搬力气的人搭手,一沾对方就起来。因为搬力气的人,手上一使力脚下必定飘轻,而我是手上没力,脚下力大,一个趟步上去,他的气息不能沉在脚下,便没办法不起来。这也是要通过站桩先把手臂站松站通的道理,因为手臂只是一个传导作用,手上的劲大了,丹田的内劲就无法通过手臂传到对手身上,自己就把自己的内劲给憋住了。

而且站三体式日久,自己的气息便会逐渐沉到脚下,内家拳如果不能想办法先把气息沉下来,那就很难和对手对抗,其实说的就是松沉的重要性。如果只是靠力气而对手是靠的是松沉的气息,人家不必使力只是靠一个松沉就把你弄得狼狈不堪。以后三体式的功夫越来越上层次,肢体更通透,内劲更足,动作必定更圆转柔和,更细腻更合机。

和人沾手时,意识一出,就象通电的机轮一样瞬间走转,对方哪能克制的了。因为形意拳讲身体如机轮,劲走螺旋,时间久了,身体各部就如机器上的零件一样,磨合的更加轻快松活,这其实讲的就是外三合的道理,在加上内三合的功夫日渐完善,那时就是内外三合了,内外合的越好功夫就越惊人。

三体式的层次不同,站的东西也不同,你站三体式人家也站三体式,你一直都无法把气息站松沉下来,还在练手脚的支撑力。人家早就在练胎息,用腰眼呼吸,用毛孔呼吸了,一沾手,一呼一吸之间你早被放飞了。

刚开始时,自己还是肌肉力在撑,可是时间一久,僵力逐渐化去,筋开始粗起来了,身上越来越扎实,腹部内气很是充实饱满。再过一些时候,觉得胸前后背,浑身的关节缝里面又酸又痒又痛,老师说这是伸筋拔骨,这段时间里面,浑身都比较难受,时间一久就习惯了,不再难受,果然后来我竟发现自己的臂膀变长了,肩关节处出现了一个坑,肩膀竟变成溜肩的了,跟以前的平肩大不一样了,再往后后背逐渐变圆,竟拱起来了,腰变圆变粗,慢慢的显现出虎背熊腰的样子来了。

大腿往地上一站,实的象轮胎似的,相当有弹性。走起路来,觉得后背被人推着走一样。练功日久,身上灵敏度突增,象灵猫一样逐渐不爱受力,自己睡觉有把手放在胸口的坏习惯,以前不知道难受是因为自己还没出东西,后来等到功力增加的时候,便觉得被手压得很是憋闷。

时间再久,发现自己不爱驮重力,也不爱接受重力,一受外力就想躲,自己的肌肉老是想偷懒,别人的手臂往我身上一放就嫌重就想躲,拿一本书都嫌重,可是自己的手往别人身上一落,别人却觉得我象是把大半个身体压上去一样,这是因为我的整体力出来了,虽然只是手接触别人,可是自己老是练松肌肉自然就会下意识得偷懒,就整个身劲压上去了,可是不到这个功夫的人给他压都做不到这点。三体式是静止的劈拳,内里要体会劈拳发力后刹住的感觉。三体式把身体站整,力量站出来,靠练劈拳发放出来,达到控制自如。

三体式要多站,但不要死站硬撑,感到腿发热就可以换条腿站。站三体式能坚持1分钟才能换腿,能坚持10分钟,四肢则沉如灌铅,到了这一步才能练出底座,能站到30分钟以上,才会有松空的意境。至少要连续练习站三体式天,才能开拳。沉重、整实、深透都是人家的感觉,自己惟有一虚灵、松静,无一处格外的着意。平时练拳要养成在虚灵中感受的习惯。

单重三体式至少要能站1、2分钟的水平,才能勉强开拳。否则劈拳是绝对练不出究竟的。没有三体式的功夫,前腿一动,整个身体的重心就要晃动,这一晃就把形意拳的味道全晃悠没了。形意拳的至境是前腿动周身重心不动。功夫再深一些的是让别人扶着你的前手,却感觉不到你重心有变化。

如果三体式只有2分钟的功夫,顶多也只能达到自己没觉着自己的重心晃动。站三体式功到一定时候,你会感觉到脚底沉稳,有根。有一股“东西”会从脚下向上涨。经过腰胯爬上背,再经肩肘致腕,掌。浑身放松时,觉得身体空空无碍,但两手沉沉,犹如灌铅。

开拳内在的劲力一直后从脚跟,过脊背,前起丹田,螺旋着合到手头。每一接触,就拿住根,整个人就被拿住。站三体式两脚的距离决定你下蹲后的能力和状态,在不牵动意轴移动的条件下,能迈多远,就迈多远。三体式前脚,脚尖向正前方,如果地上划一条直线,脚的内侧应紧靠线的边缘。三七步三体式要比五五步三体式长劲速度快得多,牛先生的功夫是得自三体式和每天0次的劈拳。

站对了三体式,应该是一般人推不动、拉不动、抬不起他的胳膊来,经过了三体式站桩,易筋锻骨的伸筋拨骨的训练,身体练得有如充气轮胎一样,抗击力惊人之极。

内家皆是力求先天之本力,而免于用后天之拙力。三体式的一切东西都是靠正确支式自然形成。其拳架势设计,其三七步的步型,也决定了在运动时可借助的身体冲击力远远不足,为了发出足够的打击力,必然得从自身上去求,而且手见手发力要求,也牢牢的捆死了四肢的梢节力,直指内功锻炼的根本。保持三才的姿势,在其中运行“起势”那套内功法,濡养筋骨,也就是所谓的“筋经贯气”。

要么就加上对战的意识,在大形不动的状态下,做抖弹崩炸、截挂舒绵、吞吐开阖等攻防训练。以上两种心法,可说是三才式的精髓所在。三体式立掌会觉得手背的经络会产生一种麻酥酥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从两臂延伸到两肩,进而延伸到腰背,及腿,脚后跟,使得身体背后形成一个整体板块,而前胸,腹却是放松的,当脚底发力时,这种力量可以从身体的后部迅速传达到手,这种速度传达的越快,功夫越高。

形意拳不但内含一根长枪,还内含着一匹马。象骑马两大腿有夹裹之力;臀能虚坐,是裆部有兜卷之力。做到这两点,臀肌就调动起来了,里面的筋膜会腾起,肌肉纤维会如一地庄稼般重生重长。等臀练好了,反过来以臀运腿,你便能在一步间迈出奔马的狂劲。那时,拳头才能真正重起来。臀肌练成后,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牵动周身肌肉,整个人体便得到了改造。

身体要像骑在马背上,两腿用力均匀,两肘向下,两手心向上如托物,跨枪骑马,就是三体式。人只要拿了枪,自然而然就会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三尖相照,连脚步都会变成跟步。如果不懂三体式的话,一拿上枪也什么都懂了。刚拿枪的时候,枪会不听话,随时会从手中弹开,这就是要再练一次整劲,把人的劲跟枪的劲整在一起,枪就听话了。

如果之前已经学过整劲的话,很快就能学会了。整完劲以后,还没结束,要继续再加一层劲上去,枪又不听话了,那就再整劲,整到它听话为止,如此反反复覆。形意拳的劲道就是枪劲,自身的骨架就是这杆枪,枪杆就是脊柱,稍节骨是枪尖。

练习武艺若从枪下手,腿力、身力、手力便可找出最佳定位,两手似乎是在拿着一杆枪。点重身松,手上要有东西,有执物感。意识里好像握着长枪长刀,但其实手里并没有这件兵器,有一个虚的杠杆。两手如握着一物,是训练“前手打人,后手用力”,两手练得如一个整体,后手发力,前手有共振。两手的整体感,是打通了腰部。两手在腰上共振起来,才有“前手打人,后手用力”的效果。

侧身站立、两脚、两手前后分开,身体要像骑在马背上,两腿用力均匀,两肘向下,两手心向上如托物,跨枪骑马,这叫三体式。站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断修正。三体式,下肢增加了腿似夹剪。裹胯合膝,通过胯的提裹,带动膝部向前下合,加大了胯的开量,使其活动范围增加;上肢在手心向上的基础上,固肘,拧裹小臂,使手心向前偏上,腕高在眉口之间,掌心回吸,掌凹指分,虎口圆满,似刚似柔,如鹰捉物;使大小臂阴阳暗合,曲中求直;使身体斜中取正,正中有斜,非弓非马,名曰“夹剪子午桩”,又称“鹰捉式”。

胯夹着马,不能使劲,要灵活和马配合,胯下要有感应,不能太沉重。每一个动作都要在想象下练习,一种是骑马蹲裆式,臆想骑在马上和身旁、步下的兵将过招,另一种是两脚在一条直线上,人腿既是马腿的练法。再把手中的枪扔掉,这样就知道拳术的演变过程了。松胯用最形象、最简单的方法来讲。想象你骑在一匹马上,人跟马接触的部位就叫做胯了。当人骑在马上的时候,这腰胯自然而然就会是松的,如果不松,就会被震伤。

腰马合一。放松腰胯,把全身好像跟马连成一体,随着马一起摆动。姿势真的就好像骑马一样,拳头虚握的那颗鸡蛋,就好像握着马的疆绳,所以我去马场骑过一次马之后,立刻就明白了。回去之后,我找个宽广的地方,想象自己在大草原上纵马奔驰,立刻就回到了马场那时的感觉,提肛跟松胯同时出现,整个腰胯好像微微的在摆动,但又不是真的摆动。

身体起了感应。马步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整劲,全身的劲都整合在一起,所以你不用特别去注意腿或腰,蹲桩的感觉是全身的,全身都到位了,就是对了。人纵马奔腾,身体随着马一起一伏。马步站的时候,也要站得一起一伏,凭空站出匹马来,把马融入了身体。纵马奔腾的时候,人视野特别开阔,这样骑马也就不觉得累。站马步的时候,不但一起一伏,劲要到位,同样眼光也要放开阔出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形意三体式的绝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