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穿暖,别想家。远在他乡的游子,父母送别的时候总要这样说,这一句看似稀松平常的嘱托,却包含舐犊情深的牵挂。
吃饱、穿暖,别想家。在我们繁荣富强的祖国大地上、在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里似乎很容易做到,可是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新冠疫情,面对全面封闭、居民小区单位封闭、高校封闭的西安古城,这句话就忽然有了重如千钧的含义。
陕西科技大学校*委书记姚书志多次在学校疫情防控相关会议上强调,学校各部门首先要回归常识,切实解决好学生各类生活保障,如何在一方校园里,让名大学生吃饱饭、能洗澡?如何让他们安全躲过德尔塔病*的袭击?如何让他们生病了能就医?如何让他们乐观面对封闭生活下的学习生活?学校上下要从生活本身出发,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把这件牵挂着万千家长、牵挂着全省教育系统、牵挂着全社会的大事办好,把这项复杂、繁琐、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拿下,把这场万众齐心、同仇敌忾的无声战役打赢,把这场史无前例、难上加难的高等教育管理考试考好。
12月22日晚开始,在陕西科技大学校园里,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打响,有攻有守、有进有退,互帮互助、报团取暖。全校上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名大学生吃饱、穿暖,别想家。
吃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出身的陕西科技大学*委副书记王道安深谙这个道理,作为分管后勤保障工作的校领导,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如何在封校期间顺利解决两万七千余名师生的吃饭问题。12月18日,他紧急召集后勤保障工作会议,布局了物资补给线、人力保障线、信息沟通线三条餐饮服务“生命线”,亲自定下了“量不减、质不掉、价不涨”的“战时”餐饮工作原则。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18至20日,80吨大米、70吨面粉、20吨鸡蛋、60吨肉类冻货、桶食用油、15吨干货调料、万只一次性饭盒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陕西科技大学各餐厅库房,校饮食服务中心更是提前联系了品质安全可靠的相关蔬菜供应企业,提前采购了一批鲜蔬,备预不虞。
防疫非常时期,物流安全尤为重要,所有餐饮物资进校入库之前必须经历三道防疫消杀。第一道是进校门时,货运卡车必须接受防疫消*,运货人员须持“两码一证”方可进校;第二道是在物资交接中,学习武汉市兄弟高校防疫经验,所有餐饮物资交接采用“零接触”方式,供货、收货双方不见面,后勤集团在各餐厅后院封闭区域设立交接场地,由供货方卸车、离场后,各餐厅工作人员先对物资外包装进行第二轮消杀,然后再根据清单清点物资,搬运入库;第三道是库房消杀,各类餐饮物资搬入库房前再接受一次防疫消杀。
其疾如风,侵掠如火。“12月22日晚8点,学校后勤集团下达了全体职工返校的通知后,短短3小时内,我校多名在校外居住的炊事员悉数返回学校。他们匆匆安顿好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带着铺盖,闻令而动、毫不迟疑”,校饮食服务中心主任马玉清动容地说,“学校紧急从学生公寓分配了间宿舍作为炊事员临时住宿点,条件简陋,我们的炊事员们却没有一句怨言。”
晚11点,后勤集团召开“誓师大会”,宣布学校封闭式管理期间的供餐方案,具体包括所有餐厅每日三次防疫消杀的操作规范、炊事员每日晨检及核酸检测、每日错峰供餐时间安排等实施细节。后勤集团总经理段新广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全力以赴,让我校的两万多名大学生吃饱、吃好,我们携手共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夜,短短4小时的睡眠后,全体炊事员凌晨3点起床,开始准备当日的早餐。
12月27日起,全校将进一步加强封闭管理强度。校内各餐厅不允许堂食,实行以宿舍为单位,每日三餐由各宿舍派出一名学生将全宿舍饭菜打包带回。26日晚,一张张“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公寓错峰就餐通行卡”发放至每间宿舍,卡上标记了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公寓的学生在不同时段外出打饭,出公寓时由大学生志愿者协助楼管在卡上标记,在1小时内将饭菜带回。这样的方案避免学生大面积聚集,即便在就餐高峰期,校园各餐厅内外流动的学生人数也不会超会名左右。
同一时间段,在校*委“下沉公寓一线、全天候陪伴同学”的要求下,学校14个二级学院的人建制的学生工作队伍势如扩弩,在数小时之内发生了排兵布阵般的变化,建立起16个防疫阶段的“战时”学生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组成成员包括:1名学工系统机关班子成员担任专班负责人,1名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担任“楼长”,每2层楼由1名辅导员担任“层长”,学生*员、学生骨干分管每间宿舍,“楼长—层长—宿舍”的网格化学生教育管理体系覆盖到全校4多间宿舍,一张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管理网格迅速织成。在即将实行封闭管理的16幢大学生公寓里,是一幅紧张有序的画面。
28日起,硬隔离、软服务。为了让学生在隔离就餐期间也能吃到满意的饭菜,学校饮食服务中心用了“两个经验”:一是餐品种类不能减。年9月,0余名十四运演职人员入驻陕西科技大学,学校饮食服务中心在餐饮服务工作中收获了一条宝贵经验,那就是面对“众口难调”,一定要准备丰富的饭菜花色品种,不能以盒饭套餐“一刀切”;二是服务态度是关键。学校饮食服务中心通过向武汉、上海的兄弟高校取经得出,在隔离供餐期间,备餐压力大、许多餐饮服务细节一定会比不上平常,这时候各餐厅工作人员一定要热情、耐心,化解用餐中的矛盾。
从12月28日起,每日晚餐后,饮食服务中心与学生处相关负责人、学生代表利用线上机制调研学生对当日饭菜的意见和建议。28日晚,学生提出7条意见,包括“高峰时段排队时间过长,等餐时间40分钟以上,盒饭类提前烹饪的饭菜已经不热;第三个就餐时段食堂多数窗口饭菜已售光;学校馨园餐厅某档口盖浇饭较之前相比米饭供应不足,一份饭男生吃不饱等。”
针对学生反映问题,当日提、次日改。29日,各餐厅快餐类饭菜下面一律加上了保温毯,有的菜品先用保鲜膜覆盖,然后再在上面盖上厚厚的棉被,各餐厅大堂还设置了微波炉,有效解决了饭菜不热的问题;30日,为了满足部分学生提到的想吃冒菜、香锅的需求,各餐厅烹制了炖菜、烩菜作为替代;31日,学生提出“馨园餐厅某档口鱼滑面中的鱼滑少”,餐厅经理及时调研后勒令该档口及时整改;31日跨年夜,学校民族餐厅加班加点赶制出个馕和香喷喷的羊肉,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在隔离就餐期间享受家乡的美食。
1月4日中午,走进陕西科技大学沁园一餐厅,各档口饭菜品种丰富,色、香、味俱全,价格与本轮疫情之前持平,打饭学生保持安全距离有效排队,各个餐厅和谐有序,整个校园静谧稳定,6号学生公寓前打饭归来的朱同学说:“几天来,我们的沁园、馨园、南园各餐厅饭菜质好、量足、价格合理,请爸爸妈妈们放心,我们在学校吃得很好!”
安全
1月6日,20多名陕西科技大学学生自发制作了一个《孤勇者》的短视频,旁白里有这样的话语:“从12月9日到1月7日,在这一方小小的围城里,我们始终是安全的,不是因为我们幸运,而是有人在最前线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孤勇者’。”
这批“孤勇者”共有36人。22日晚接到学校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命令后,他们“舍小家、保大家”,在1小时内集结完毕,全副武装走上学校各门禁岗亭。校卫队员王永利家住学校周边居民小区,父亲瘫痪在床离不开人照顾,可是学校一声令下,他把父亲委托给姐姐照顾,急匆匆奔赴岗位。教学区校卫班长张战胜的儿子、儿媳双双被封锁在单位,他顾不上照顾家里,把年幼的孙子留给老伴儿一个人照顾,义无反顾坚守岗位。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赴深。作为战役总指挥,王道安副书记几乎每日都要亲临各门禁执勤点检查,他殷殷嘱咐校卫队员们:“你们坚守的是最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全校两万七千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都在你们肩上,你们要替大家扎紧篱笆、守好门户!”
12月22日夜起,学校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全部封闭,所有门禁点位24小时值守,严防死守、禁止出入。位于校园生活区西北角的陕科大应急指挥中心是学校的“天眼”,应急指挥系统连接着学校校园各处上千个监控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校园任意角落的安全状况,重点区域还布控有全景跟踪定位系统,监控人员24小时在这里值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校园守护得如铁桶般坚固,只留生活区南门用于保障物资进入和垃圾清运车辆出入,所有校外运输车辆及物流人员持“两码一证”、进行防疫消杀后才可进入。
每日出入车辆七十多辆,在门口负责喷洒过氧乙酸的刘师傅就要消杀七十多次,一整天下来,他的胳膊又酸又疼,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就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坚持车身消杀“度无死角”,甚至连车底也不放过。
防微杜渐,于细微处见精神。校园所在的学府路两边有上百个临街商铺,中间有个别通往校园内部的安全出口,非常时期,这些小通道成为重点监控区域。12月23日下午5点,一辆面包车停在学校北2门门禁点,要将学校前沿院分析中心实验所需的氮气送进实验室,运输人员没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值班校卫为了全校两万多名师生的安全考虑,坚守原则、灵活执行,让运输人员在校门外卸下氮气瓶,对瓶体表面进行防疫消杀后,由实验室的负责老师将氮气瓶运回。
12月27日,监控人员忽然发现位于教学区东北角的临街商铺消防通道处人影闪动,他立马联系周边执勤的校卫人员火速赶往现场勘查,经过查问得知几名校外群众试图翻越闸门,到学校接受核酸采样,校卫人员及时制止了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他们去社区规定的其他采样点采样。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保卫处负责人安毅说:“非常时期的校园安全隐患并不只存在于各门门禁,王道安副书记告诫我们封校期间尤其不能忽视校内安全,需要跳出防疫看防疫,以全面的眼光俯瞰整个校园保卫工作,切忌前阵坚固,后营起火。”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分为南北两个校区,12月27日以来,全校教职工全部在北区教职工住宅区居家办公,全体学生在北区学生生活区半封闭式管理。南区一下子空下来,这里分布着4栋教学楼群,2栋实验楼群,1栋行*大楼,最怕的就是消防安全疏漏。保卫部门将除去门禁值守之外的校卫队员分成黑白两班,在学校教学区45个安全点位日夜巡查。校卫队员2人一组,要将45个安全点位巡查一圈需要2小时、两万余步路程,每日两次至少四万多步,他们丝毫没有懈怠,每半天把学校所有角落巡察一遍。实验楼是重点巡查区域,里面都是上百万的科研设备,一旦发生水火灾害,将会对学校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校卫队员们每次巡逻到学校前沿院分析中心、实验楼群周边,都格外仔细。
最大困难还是人手不足,在学校北2门值守的校卫队员马小毛,为了让其他同事多休息,在寒冷的岗亭连续上班24小时,下班时四肢一度麻木。了解到保卫人员的困难,学校国旗护卫队队员、*员先锋队员、青年志愿者先锋队员纷纷前来帮助,坚守在门禁执勤点、核酸采样点、防疫物资分配中心等处,在学校后勤物资采购、生活服务保障、全员核酸检测、助力研究生考试、校园文明督察等关口,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余名国旗护卫队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奋战在核酸采样点,引导师生、维持秩序,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余名学生*员主动请缨,积极在各学生公寓参与服务保障配合工作,他们快速摸清工作状况,及时收集学生诉求,处置防疫防控工作,做到问题不出公寓;余名教工*团员冲锋在前,协助分发生活物资、开展防疫消杀,为隔离教职工送菜送饭。一时间,红帽徽、红马甲、红袖章,成为疫情下陕科大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就医
12月20日,一张“白衣挺在前,凛冬终将散”的巨幅标语悬挂在陕西科技大学学生5公寓的楼顶,它是两万多名科大学子向学校医护人员表达的最高敬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学校的白衣天使们白衣为甲,始终挺立在最前线,用心守护师生安全。
22日晚10点左右,刚下班不久的董文静护士和婆婆带着尚未断奶的孩子,匆匆赶医院,准备投入防疫战斗。同事们都劝她回家,可是她却坚定地摇摇头说:“关键时刻,我不能掉链子。”她把医院的宿舍后,旋即进入战备状态。
同样的时间里,医院,正处于孕期的她同样不愿掉队,她说:“医院人手本来就紧张,我能干一点是一点。”
从晚上8点多收到封校管理的通知后,校医院36名医护人员闻令而动,10点之前全部到岗。他们中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中坚力量,知道自己的岗位就在最危险、最辛苦的地方。
晚上11点召开工作协调会,医院把36名医护人员分成协调联络、物资保障、核酸采样、门诊诊疗4个组,全体工作人员24医院,随时召唤随时上岗。
协调联络组由院长樊虎杰负责。从22日起,他的手机变成了“热线”,几乎每分钟都有呼入电话,上到省疾控中心、未央湖街道、学校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下到校内各协调联动单位,再到全体工作人员,樊院长每天要接上百通电话,好几夜凌晨3点电话还在响。
物资保障组由王丽丽护士负责,包括全校防疫物资的入库、清点、分发、使用指导等工作,这个90后的姑娘身上蕴藏着无穷的韧劲。价值上百万元的防疫物资,26万只口罩,上万套防护服、成吨的消杀药品,全靠她一一清点入库,再发放给全校几十个工作单位,分发时还要一一指导使用方法,有时候忙到凌晨,她却不说一声累。截止12月27日,全校2万多名学医院发放的15个口罩,每间宿舍还收到了一个喷壶、一瓶84消*液以及过氧乙酸、酒精等消杀用品。
核酸采样组的工作最为繁重,对全校师生全部开展的每一轮核酸检测,都是一项任务繁重、联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严谨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协调完善的工作机制。在学校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统一协调部署下,医院具体实施,教工*员先锋队、学生志愿者协助配合,另外还有市*防疫人员做外援。樊院长说:“我们将有生力量分为现场采样、外出采样、信息录入、秩序维护、网络维护、样本转运6个小组,本着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的工作原则,为全校两万七千多名师生及家属完成了9轮核酸检测,困难是有的,苦和累更是有的,不过总体效果是紧张、有序、高效的。”
每日核酸采样工作在三个时空分别开展:第一组是全校名本科、研究生在校园南区文体馆采样,文体馆内设置了8个采样台,每个采样区中间设立2米安全距离,以安全警戒线隔开,16个学生公寓的学生分别在各自楼长、层长的带领下,错开时间,排一字长蛇队,从文体馆东门进入采样,做完后从西门离场,整个过程中避免学生聚集;第二组设在校园北区,为多名教职工及家属核酸采样区,设置了6个采样台,其中两个采样台专门服务没有一码通的老人、儿童。教工住宅区的24栋住宅楼也实行网格化管理,各楼错开时间段下楼检测,避免人员聚集;第三组是“攻坚组”——外出采样组,他们负责校内多名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工作危险系数最大,难度、强度最高。从12月22日起,他们每日背着沉重的采样箱、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出入于校外隔离点、沁园小区居家隔离户、校医院之间,不喝水、不上厕所,身上的防护服穿上后4个小时不脱下来,在室内时闷热的防护服捂得他们汗流浃背,到户外时防护服里产生大量的冷凝水渗透进外套、内衣。12月30日,外出采样的张新武医生脱下防护服,头发、全身的衣服已经完全被冷凝水湿透,就像刚从水里上岸一样,现场的同事都难过地流下眼泪。赵云龙医生身兼数职,一边负责采样数据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边还要将核酸检测样本的数据打包、转运至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确保样本及时送达,他几乎每小时就要送一次核酸样本,有时候要忙到深夜,工作强度非常大。
幸好有一支70人的队伍,为核酸检测工作补充了有生力量。他们就是身着全套防护装备,坐在采样台前配合医务工作者进行采样人员身份信息登记录入的大学生志愿者。1月5日,校团委官方